国际在线报道(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 张齐智、李大勇):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增速达到6.9%,明显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这一超预期的经济数据赢得了众多国际机构和学者的点赞,中国经济也持续成为国际社会热议的话题。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澳中关系研究院副院长罗震是多年研究中国经济的著名学者,他认为,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扎实推进,结构优化、创新驱动使中国经济展现出强劲韧性。
谈到中国经济在今年上半年的亮眼表现,罗震教授开门见山地指出:“经济增长背后的动力来源是什么?数据给出了很明确的答案:我们知道上半年的经济增量中,国内消费贡献了大约三分之二,这意味着中国经济不再是过去那种依赖投资和出口驱动的模式。这不是说这种模式不重要,投资和出口仍然很重要,但我们要看到,现在三分之二的经济增长动能来自国内消费,去年是这样,今年又是同样的情况。”
统计显示,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3%,服务业增长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60%,结构优化成为中国经济保持韧性的关键所在。罗震认为,这表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经济提供了新活力。“供给侧改革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某些特定的领域,比如,创新方面。任何人到今天的中国去看一看都不可避免地会对中国的电子商务、高铁等的发展留下深刻印象,而这一切在过去短短五年里取得了飞速发展,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供给侧改革以及相关政策对提高生产力的促进作用,这在一些领域的成果尤为明显。”
国内消费对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已毋庸置疑,而正在壮大的中国中产阶层的消费能力对世界来说也是一大利好。国际上有研究预测,到2030年,中国中产阶层将剧增8.5亿。罗震表示,这一人群的消费能力对中澳两国经济都非常重要。“中产阶层的壮大对中国经济未来持续走好至关重要,对澳大利亚也同样意义非凡。我可以引用一个很有说服力的数据:过去12个月,中国从澳大利亚购买了价值950亿澳元(约合4990亿元)的商品,创历史新高,甚至高于‘矿业繁荣’高峰时代的2011年。其背后的驱动力不仅只有铁矿石,更多的是农产品、教育、旅游等,而购买者正是中国的中产阶层。因此,要了解澳中经贸关系未来10到15年后如何发展,看看中国的中产阶层就知道了。”
谈到创新驱动战略,多年研究中国经济的罗震认为,五年来中国见证了各种新技术、新产业和新业态的蓬勃兴起,有力地回应了国际上对中国科技创新能力的质疑。“五年前,有人曾严重质疑中国的创新能力,他们认为中国就是个制造业大国,创新不行。我并不赞同这种观点。而现在,这已经不是一个问题。如果你去深圳、北京、上海甚至成都看看,全国各地实施创新驱动的举措是显而易见的,而且水平相当高。我想这方面已不存在争论,中国能搞好创新。事实上这也是中国要想通过提高生产力跻身高收入国家行列的必经之路,我认为中国政府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扎实推进,结构优化、创新驱动正不断为转型中的中国经济提供新的动能,也使这一体量庞大的经济体展现出更多的韧性。罗震希望,改革如果能向更多领域扩展将使稳中向好的中国经济更有可持续性。“我认为还有很多领域可以从供给侧改革中受益。我们知道,目前中国经济的某些领域仍然不对外国竞争者,甚至国内的民营资本开放。我们希望看到,在供给侧改革已经在一些领域取得如此成就的情形下,改革能扩展到更多领域,这将促使中国经济走向可持续增长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