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发展相对滞后,但改革决不能落后。山西改革,要彰显“山西气魄”,进入“全国第一方阵”。何以见得?8月3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近期出台的《山西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财政支持政策》(下称《财政支持政策》),鼎力打造“二类财政,一流人才投入政策”,便是绝好回答。这是全省改革步入“施工高峰期”的新亮点新进度,也再次显示了我省对人才多重视多渴求。
发展之争是人才之争,人才之争是实力之争。以今日山西省情,既发展相对滞后,又无区域优势,引进高端人才委实不易。《财政支持政策》从10个方面细化出40条新政,祭出“二类财政,一流人才投入政策”重拳,尤其为支持引进高精尖缺人才,省财政今后每年不惜拿出1.5亿元之多,创历史之最,的确令人钦佩。
俗语道:“秀才不怕衣衫破,就怕肚里没有货。”苏轼有诗云:“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人才之于发展的重要性,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正所谓,得人才者得人气,得人才者得未来,得人才者得天下。暂时的落后并不可怕,只要广聚英才,就自然会使发展的气质为之一变、气象为之一新,转而变得有人气、有底气,极大地增强发展活力和竞争力。
人才广聚,事业方兴。让人惊叹的“深圳速度”,是靠人才拼出来的;各种各样的全国“第一”和“率先”,是靠人才闯出来的;发达省区创新成果体量连年位居全国前列,是靠人才创出来的。“人才红利”,是最为重要的竞争优势。山西发展相对滞后原因固然有多方面,但主要还是人才数量不足、科研力量不强,难以支撑经济转型升级和发展需要。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人才水平,决定发展水平。《财政支持政策》许诺重金、承诺重奖,瞄准院士、国家“千人计划”专家等高层次领军人才,为我省转型综改示范区、山西“农谷”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等六大工程领域引进急需的高精尖缺人才及团队,充分体现了引进人才坚持高端、对标一流,必将有助于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山西振兴崛起。
“国家之强,以得人为强。”燕昭王“筑黄金台招贤”,为广招天下英才,给客卿郭隗“筑台而师之”,一时间震动天下,吸引了魏国乐毅、齐国邹衍、赵国剧辛等大批旷世奇才前来归附,形成“士争凑燕”的局面。燕国大胆起用这些贤士,逐渐由一个弱国发展到国富兵强,并传为千古佳话。
一国如此,一省亦然。实现山西振兴崛起,同样需要“筑黄金台招贤”,形成“士争凑燕”,广聚天下英才为我所用。尤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无处不在,挑战无时不有,更需要搭好一个能吸引顶尖人才的平台,一个能让他们把全部身心投入、将所有智慧献出、使所有能量爆发的舞台。
可喜的是,从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喊话”晋商晋才、在京高调启动晋商晋才回乡创业创新工程,到集中出台14项人才激励改革政策、收入分配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再到最新出台《财政支持政策》,我省采取超常规手段,各部门、各环节共同发力,接踵抛出橄榄枝,送出政策大礼包,全力打造最优人才发展政策环境。
从一个地方对待人才的态度,最能够看出那里的发展环境。从一个地方集聚人才的规模,足可以预测那里的发展前景。而一个地方人才效应能在多大程度上发挥,更决定着那里的发展活力和竞争力。事实证明,如何对待人才,既关乎人才的存量多少、作用大小,也关系地方的形象优劣、发展好坏,无人可用气自短,广聚英才气自华。
徐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