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肖笛
一把刻刀、一张桦树皮,方寸之间就是她全部的舞台。利用桦树皮的自然纹理,将实用价值与艺术欣赏相结合,陶丹丹用灵巧的双手让白桦树重获新生。
作为黑龙江省级非遗项目桦树皮制作技艺的传承人,陶丹丹坚持桦树皮创作二十多年,从最初的生活器皿到高端的工艺品,从一间小土房到三个标准化车间,她在桦树皮创作传承的道路上从未止步。
痴迷创作首创桦树皮自然纹理画
在全省旅游产品开发培训班培训间隙,陶丹丹与记者聊起了她挚爱的桦树皮画。在从事木工和美术工作的父亲影响下,性格内向的陶丹丹,小时候喜欢在家做些小手工。“桦树皮的材质柔韧,像皮子一样,无论是造型还是雕刻,都比较适合女生操作。一接触上桦树皮就喜欢上了。”谈起与桦树皮结缘,陶丹丹眼中洋溢着欢喜。
陶丹丹说,桦树皮手工艺是我国东北古代少数民族物质文化生活的重要标志,很早以前,生活在这里的满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等少数民族的先民们就开始用桦树皮制作生活器皿以及装饰物。为了更好的传承桦树皮技艺,她先后走访了大小兴安岭各少数民族聚集地及内蒙古额尔古纳等地,向桦树皮老艺人求教学艺。为取得第一手资料,她还远赴俄罗斯,对桦树皮相关的历史、民俗、文化及工艺流程进行了考察。在一次创作中,陶丹丹偶然发现树皮上有一个小疖子,于是她萌生了灵感,在这上面加一个小尾巴、小眼睛就会是一只小鸟站在石头上,就这样第一张桦树皮自然纹理画诞生了。
陶丹丹介绍,桦树皮画主要是利用桦树皮的自然纹理和上面的结疤,加上作者对这张树皮的感悟,把它延伸加工成一幅幅精美的桦树皮画。陶丹丹首创的桦树皮自然纹理画,通过展览和交流,获得广泛赞誉。创作理念的推广,让其他手工艺人受到启发,随后又涌现出了不同材质不同类别的自然纹理画。
创新理念让古老技艺“活”起来
为了让非遗传统技艺走进大众视野,陶丹丹不断改进工艺,开发出大量贴近大众生活的产品,比如首饰盒、发饰、酒壶、烟盒等。
“大家对雕刻这部分还挺有兴趣,可一到处理树皮的时候就开始叫苦了。”说到这,陶丹丹感慨地说:“做这行一定沉下心来抠树皮,能坐得住,吃得了苦,才能做出名堂。”
通过对传统桦树皮技艺的挖掘整理,陶丹丹在原有的技艺上大胆创新,开发出桦树皮自然纹理、叠透和空悬等新工艺。为非遗传承不断奔走的路上,她收获了硕果累累。2003年,陶丹丹的第一个桦树皮工作室在黑河成立。2004年,荣获“中国十佳民间艺人”称号;2006~2008连续3年获得省级最佳艺人称号;2008年陶丹丹的桦树皮制作被选定为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