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讨论,同意从村‘爱心帮扶基金’中给予张万琼1000元、张孟秀600元、彭鑫玉400元。”近日,德阳市绵竹市板桥镇海江村党支部书记江绪平主持了每周一次的村议事会。
“爱心帮扶基金”是板桥镇在群众自治方面的探索之一,通过充分发挥党支部的组织领导作用,动员本村党员、外出经商群众、返乡创业村民等为家乡建设贡献力量。目前,该镇共有八个党支部筹集并建立起了“爱心帮扶基金”,基金善款总额达50余万元,主要用于解决本村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其中,海江村的“爱心帮扶基金”已运作四年,帮助困难群众达百余户,帮扶金额达16万元。□本报记者 吴晓彤
自建帮扶基金助学助残助孤助困
“希望借此鼓励村民感恩和互帮互助。”江绪平说,成立“爱心帮扶基金”还和一个扶持项目有关。2012年,嘉里集团郭氏基金会在该村开展示范户养鹅扶持项目,长期为八户示范户提供鹅苗和技术,而示范户无偿指导周边村民养鹅,通过互帮互助带动全村共同发展特色产业。
“原来谁家遇到困难,都是由村里临时召集村干部、党员和个别有实力的村民捐款,普通村民一般不会主动参与。”江绪平说,郭氏基金在项目开展过程中不断宣讲关爱他人、互帮互助的公德意识。为保证项目公平公正实施,村里规定做公益活动拖沓、懒惰、责任心不强的,都不能列为被帮扶对象。
2013年,海江村一村民因患白血病无力负担治疗费用,在村干部带动下,受益示范户和村民都积极捐款,不幸的是该村民因治疗无效去世了。
“剩下两万余元捐款怎么办?”召开村民大会商讨,大家认为因病致贫不可预估,帮扶政策限制较多,如果村里自建一个帮扶基金,既可用于帮助因病致贫的村民,也可帮助贫困村民发展生产,还能用于慰问村里的孤寡老人。
成立“爱心帮扶基金”的想法得到了村民们一致的赞同。
受益村民持续捐赠小小善款培养公德意识
“2015年7月18日,收到五组易落兴捐款660元;2016年村爱心基金资助王宗景400元……”江绪平拿出“海江村爱心账户”,这账本记录着从成立之初到现在爱心基金的每笔收支。四年来,海江村共收到爱心捐款近20万元,帮助困难群众达百余户,帮扶金额达16万元。
自筹爱心基金要想长久有效运转,稳定的资金来源和有效的管理是关键。
“2013年八户示范户将第一批肉鹅养成后,就向基金捐款1700元。”江绪平说,除了爱心人士和企业捐款,村爱心基金有一笔稳定的资金来源——示范户每年将受捐赠资金的20%、被带动户将养鹅收入的部分利润捐出,“受过帮助的村民都愿尽绵薄之力,每年爱心基金有3万余元的收入。”
“凡患有重大疾病或家庭较困难的村民,都可提出申请,由村委会通过每周一事一议,分轻重缓急讨论资助金额。”板桥镇党委副书记刘宇补充,爱心基金主要用于本村村民助学、助残、助孤、助困,并单独设立基金账户,由村爱心基金项目管理理事会纳入专账管理、民主监督、专款专用。不仅如此,为确保爱心基金真正做到善款善用,板桥镇还制定了专门的管理办法,对各村进行指导。
“村里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提供了帮助,我们能做的就是支持村里的发展。”受助人张世燕的想法让刘宇十分感慨,板桥镇通过爱心基金的全覆盖和灵活运用,各类矛盾和纠纷大部分都能在村组户中得以解决,推动各村不断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德氛围,“每笔帮扶金都不大,对解决困难或许杯水车薪,却在无形中拉近了村民与村干部、村民与村民之间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