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创业大街。 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摄
7月23日,“中关村智造大街”迎来了自己的1岁生日。1年前,这个位于北京海淀五道口腹地、以智能制造垂直领域全产业链服务为特色的创新科技园区正式启航,成为北京推动“中国制造2025”建设、打造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的重要举措。
北京工业大数据创新中心“落户”、北京超维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开业、北大首个项目“北斗遨翔”入驻……“中关村智造大街”这一年快速聚集了产业链关键环节企业48家,汇集项目368个,新增发明专利1800多项,服务企业8000多家次,带动近千亿元产值,带动多个国际细分行业领军机构和龙头企业入驻。
“中关村智造大街”的崛起,是北京夯实基础,推进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一个缩影。经过几年建设,北京作为原始创新策源地、自主创新主阵地的地位更加巩固。
创新能力稳步提高
北京努力打造原始创新的策源地,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和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发挥引领示范和核心支撑作用
2016年9月份,国务院印发实施《北京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总体方案》,围绕这张“顶层设计图”,北京和国家有关部门联手搭建了“组织架构图”和“施工任务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工作任务和重点项目有序推进。
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北京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和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发挥引领示范和核心支撑作用。想成为名副其实的“创新中心”,首先要成为原始创新的策源地。
北京原始创新能力有多强?在京单位全面参与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16个,重点承接了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等10个民口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近5年,在京单位主持完成的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奖项近400项,占全国获奖总数的31%左右。全国领跑世界的技术成果中,在北京产生的技术成果占55.7%。
如今,顶尖人才及其创新团队仍在京加速聚集。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崔屹等8位科学家受聘成为首批“中关村海外战略科学家”。截至2016年底,北京累计吸引“千人计划”人才1653名,占全国的四分之一。
在北京挖掘、打磨出的新兴产业中,石墨烯是一张闪亮的新“名片”。在产业布局上,北京以石墨烯产业创新中心为核心,形成创新轴、转化轴、孵化轴、产业轴“四轴联动”的产业发展路线图。石墨烯产品在北京完成孵化后,将重点面向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国内成熟的产业园区进行产业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