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国家宪法日设立,民法总则诞生,一批大案要案庭审直播、公开审理,第一次将“依法治国”列入党的中央全会议题……这五年,在习近平的引领下,全面依法治国理念正深入人心。法治中国,正一步步走向现实。
2017年1月3日,四川214名员额法官,身着法袍,庄严宣誓。图片/CFP
为权力定规则,让法治力量深入人心
“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2014年10月,“依法治国”首次作为党的中央全会议题被专题讨论。
就是那次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党史上重要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指出,将每年12月4日定为国家宪法日,并建立宪法宣誓制度。
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须公开向宪法宣誓。誓词虽只70字,但字字千钧。这是一个重要的仪式,传递着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理念。
中央首次集中清理党内法规制度,就有近四成被废止或宣布失效,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传递着依法执政的决心。
“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这是一条铁律。”习近平总书记上任伊始,反复强调,要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党的十八大以来,司法体制改革蹄疾步稳。2014年2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通过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方案,司法改革部署提高到了中央层级。
历数中央深改小组成立以来的37次会议,专门论及“司法体制改革”“依法治国”的就有30次,审议通过的相关“方案”、“规定”、“意见”、“请示”多达46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