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发云正在养蚕室作业。(丰都县委宣传部供图)
8月8日,难得的凉快天,丰都县虎威镇人和村村民张发云起了个大早,快步走在村道上,去地里采桑叶。
虎威镇人和村交通便利,地势平坦,水源充足,非常适宜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而张发云就利用这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将村里闲置的土地充分利用起来,种水稻、玉米,养蚕、养鱼,靠自己的勤劳脱了贫,日子越过越红火。
不忍土地闲置
他辞职回乡种田
张发云今年50岁,年轻时由于家里田地少,收入不高,家境贫困,只有到主城打工补贴家用。
“刚开始因为没有技术,跑了好多工厂都没能找到合适的岗位,脚都磨破皮了。当时真的很想放弃,但转念一想,人的一生要遇到多少困难呀,如果遇到困难就放弃,那今后的路如何走?”张发云说。
最终,张发云在重庆一家摩配厂找到一份工作。他十分珍惜这个机会,做事认真踏实、勤奋肯干,每次发工资后,他都留下一小部分作为生活费,剩余的钱都存起来。
每次回家,张发云发现村里的闲置良田一年比一年多,这让他非常痛心:“以前村里的土地没有一点剩余,村民们为了多种点地还要到很远的地方开荒。记得小时候,跟父母出门干活,还要带着午饭,早上天不亮就出门,天黑了才回家。现在,农村有些房前屋后的土地都没人种了,好可惜。”
“打工一个月的收入加起来还可以,但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张发云决定回乡利用这些闲置土地挣钱。这个想法得到了妻子王长芳的支持。2006年,夫妻俩辞去了同在摩配厂的工作,回到家乡开始创业。
开展多种经营
拓宽致富渠道
“村里没什么产业,现成的资源就是土地,所以要创业必须围绕着土地来干。”经过认真考察,张发云了解到,各级政府对栽桑养蚕扶持力度大,蚕农收入不错,于是就将附近闲置的10余亩土地整理出来用于栽桑养蚕。
养蚕周期短、见效快,人和村又是传统的养蚕基地。张发云夫妇每年都要养四季蚕,而且是利用农闲,并不耽误其他种植业生产,一年能挣约2万元。
另一方面,养蚕栽桑用不了多少地。张发云决定用这些闲置地发展其他种植业。短短几年时间,他便整理出12亩水田、10亩旱地。
“现在交通方便,田土都在路边,粮食运输也不费事。这些粮食除了自己吃,每年还能卖3万元左右。”张发云说。
张发云是一个闲不住的人。人和村土地平坦,水源丰富,是养鱼的天然宝地。张发云又流转了十几亩地,将其挖做鱼塘,开始养鱼。
为了掌握养鱼知识,他除了自学外,还常常跑到其他养鱼农户那里学习养鱼技术,每逢赶场天还要到镇上的市场去了解行情。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不断学习和探索,他终于掌握了饲养、消毒、日常管理等一整套养鱼技术。十几亩鱼塘,每年可以产出3-4万斤成品鱼,毛收入30万元。
就这样,靠着自己的勤劳,张发云不仅脱了贫,还走上了致富的道路,他告诉记者:“脱贫不仅要靠政策扶持,还得靠自己努力。政策再好,自己不努力也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