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求显绩
为玉树教育夯实根基
学生自己动手做校服;花开时节,学生带上相机到野外采风拍照,甚至到婚礼现场拍照,再把制作的相册免费送给新郎新娘……近一年来,玉树州八一职业技术学校吹来了一股教学“新风”,不再仅限于课堂上、黑板上的传统教学,增加了越来越多的亲身实践环节。这些教学理念的悄然改变,缘于一名援建干部、职校校长孙刚凝的到来。
去年8月,孙刚凝来到这所有4000多名学生的职业中专担任校长。他提出:“祖国需要工匠精神,要从动手能力开始培养。”于是,他轮番给老师、学生苦口婆心地讲新理念,一步步地把学生们“撵”出了课堂,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而这只是近年来玉树教育领域发生变化的一个缩影。
教育基础薄弱是玉树的一大民生短板。针对这一系统性难题,北京援建团队不只满足于显绩,也更加注重潜绩。“以前在教育上,是散点式的,我们现在要做到援建有系统规划,并要做成援建特色和品牌。”玉树州教育局副局长王鸿杰说。
除在教学硬件、教师队伍、师生交流等援建外,在深入基层单位和农牧区调研的基础上,教育团队还提出了“2016-2019教育援建构想”和“五大援建工程框架”。“不能求一时之功,要为玉树教育打好根基。”他说。
因地制宜
畜牧合作社助力精准扶贫
玉树州西北方向的曲麻莱县是“黄河源头第一县”,也是全国海拔最高的县之一。全县平均海拔超4500米,高寒缺氧,自然条件恶劣。
曲麻莱县域面积将近三个北京大小,尽管地域广袤,草场资源丰富,却一直面临着“有牧场没收入”“牛羊好养,不好卖”等发展困境。
让深山高原的牧民早日脱贫是北京援建团队的心头事。而曲麻莱地处三江源,草场生态保护同样至关重要。两相权衡,在贫困村设立生产合作社,提高科学养殖水平,成了精准扶贫的一条新路。2015年,北京援建团队专门拿出对口支援资金600万元,支持曲麻莱县生态畜牧业规模养殖项目,助推特色畜牧业发展。
约改镇格前村藏迪畜牧业养殖专业合作社,就是其中的代表。31岁的合作社秘书才仁多杰介绍说,合作社如今不断发展壮大,全社目前共有40户174人,饲养牦牛1760头,拥有14万余亩天然草场。
搁以前,牛羊都是各家各户散养,哪怕家里只有10头牛也得整天跟着,“养牛自给自足,成本高,无收入”。现在,牧民们以劳力、草场和牛羊等多种方式入股进社,合作社安排专门人员养殖,“放牛的、挤奶的,养一千多头牛也就需要三四十人。”才仁多杰说,其他大部分牧民就能解放出来,到县上打工的打工,经商的经商,到年底还能拿到一些分红,相当于多挣了一份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