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潍柴集团而言,刚刚过去的7月份像这个夏天一样火热。
7月12日,潍柴召开科技创新奖励大会,表彰为企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创新团队和个人,董事长谭旭光宣布,出资1亿元,重奖科技创新、工人技术革新成果,并增加全体研发和工程技术人员收入;7月20日,陕汽首届创新大会召开,谭旭光表示,陕重汽要解放思想,提升研发人员收入50%,在西安成为最具薪酬竞争力的企业;在7月21日召开的法士特科技创新大会上,谭旭光决定,以2016年为基础,法士特研发部门人员的薪酬今年要翻一番,未来要造就一批50万级别、百万级别年薪的科技带头人。
这家成立于1946年的老国企几经沉浮,成长为千亿企业。事实证明,无论身处何境,它始终将科技创新摆在重要位置。这也成为其成功的不二法门。如今,在向高端进发的征程中,坚持科技创新成为其核心战略。
科技创新成就“潍柴奇迹”
继2016年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5%后,今年1月汇总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7%,利润增长365%,发动机销量增长140%。“在经济下行压力下,2012年我们的销售收入一下子减少了167亿元。”谭旭光说,潍柴实现“V”形反转,一个重要原因是未雨绸缪,依然增加研发投入,最终靠着一系列技术含量更高的新产品赢回了市场:2005年率先研发出国内国Ⅲ重型发动机“蓝擎”;2015年潍柴在国内领先推出13升发动机,引领中国重卡行业向大马力升级;2016年4月发布了寿命180万公里/3万小时的新产品,树立起了高速重型发动机的行业最高标准。
十多年来,无论市场如何风云变换,潍柴始终保持在研发上的高投入,累计投入150多亿元,每年研发占比超过5%,达到国际领先企业水平。潍柴建成规模大、功能全、能力强的发动机研发试验基地,打造了研发、试验、试制、制造四大中心有序运转的自主创新体系;建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商用车动力系统总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具备了世界一流的研发实力。
“潍柴拥有内燃机可靠性国家重点实验室,不断提高可靠性是我们追求的方向和特色。”潍柴动力副总裁佟德辉说。
依靠自主创新,潍柴主持和参与制定国家、行业标准65项,累计获得授权专利2056项,其中发明专利322项。《重型高速柴油发动机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先后被评为自主创新典型企业、国家创新型企业。
体制机制变革激发创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