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红寰
由中央电视台倾力打造,大型中华传统文化节目《中国戏曲大会》近日开始播出。值得一提的是,中央电视台通过本届“戏曲大会”开创“线上线下全方位”互动模式,为方便观众参与还开设了微信“摇一摇”新媒体同步答题。这种“融媒体思维”极大加强了观众与节目之间的互动粘性和互动频率,让节目本身融入了生活,也拉近了和观众的距离。
谈到传统戏曲,人们最深的印象肯定就是舒缓的吟唱,还有点呆板的感觉,可是《中国戏曲大会》却为它披上了一件时尚化靓装:让传播载体新起来、让传播形式新起来、培养戏曲新粉丝。通过这样的举措,让传统戏曲焕发出现代化的颜值和感染力。
在中国已有七亿多网民的大背景下,戏曲发展和传播,如果依旧停留在“过去式”:在单一的传统戏台上演出,传播范围、传播空间都已经有点落伍了,削弱了戏剧应有的文化张力、精神感染力。《中国戏曲大会》则为它换上了“空中大舞台”“网络大戏台”,通过电波传播、互联网传播,人们足不出户就能欣赏到歌仔戏、粤剧、闽剧、高甲戏等地方剧的精彩表演,身在偏僻地域的群众也能看到“踩跷”“铁门坎儿”“摔叉”“矮子功”等戏曲绝活儿,戏曲节目由“台”搬到“线”上,拓宽了传播范围,增大了传播空间,让更多类型的传统戏曲走入千家万户,与公众形成紧密的连接。这种让传播载体新起来的做法,值得肯定。
此外,传播形式也有所创新。戏曲的传统演出方式就是,演员在上面演,观众在下面看。因为缺乏互动,有点单调,时间稍长一点,观众注意力就会分散;对脸谱文化、肢体语言等看不懂,也不会有人点拨和讲解,影响了继续看下去的积极性,《中国戏曲大会》的传播形式则焕然一新——舞台上有现场表演,有专家点评,有游戏互动,还有剑拔弩张的对抗性竞猜、妙趣横生的抢答题,“让所有懂戏和不懂戏的人都能喜欢”,既能大饱眼福,又能学到戏曲知识、审美知识,何乐而不为呢?
众所周知,传统戏曲要想得到真正的发扬光大,必须留住更多粉丝。但当下的问题是,传统戏曲的慢格调让不少人觉得不过瘾,兴趣寡然。《中国戏曲大会》努力突破了这一点,打造全民共赏的戏曲节目,用社会公众、戏剧粉丝们喜闻乐见的方式,诠释戏曲精品,传播戏曲文化,用朝气蓬勃的互联网气息,动感时尚的元素,消除人们对戏曲的神秘感,尽量缩短观众和戏曲之间的距离。古老的戏曲面孔变得更加靓丽了,这有利于传统戏曲的发展与传承。
戏曲握手综艺,各美其美,亦美美与共。这样的《中国戏曲大会》,的确值得嘉许,也期待有更多类似的节目出来,以便更好地传承与发展中国的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