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子姓名:郑长昊
高考分数:617
毕业学校:鞍山市第一中学
录取学校:大连理工大学
在鞍山市立山区建国东路一个老小区,郑长昊一家在这生活已经20多年了。
由于郑长昊父母均无法长期从事体力劳动,家庭生活拮据。但郑长昊学习好在街坊邻里间是出了名的。今年高考,郑长昊617分的成绩更是让大家向他竖起大拇指。
郑长昊一家现在居住的房子,是家里老人留下来的。一间卧室里放着双人床、冰箱和写字台,隔壁房间一张小床旁边几个柜子用来放生活用品,卫生间在狭窄的过道旁边。
郑长昊的母亲视力残疾,体弱多病,没有劳动能力,父亲本靠打零工维持生计,但两年前在一次意外中受伤,让这个家庭雪上加霜。
郑长昊说,他高一的时候,父亲意外从高空坠落,造成腰椎骨折、脚骨粉碎性骨折、右手虎口肌腱断裂,从此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一家人目前靠低保和郑长昊父亲偶尔出去干零活生活。
此外,郑长昊的奶奶是一名盲人,现已88岁,年高体弱,每年还有医药费开销。“上中学的学费很多是从亲戚朋友那借的,高中的时候每个学期有国家助学金。我深知父母供我读书不容易,从小学习就很勤奋,也从来没补过课。”郑长昊说,他在生活里不以华裳美服和锦衣玉食为追求,在学习中不怕吃苦,坚持认真学习的态度,就这样一步一步学到现在。
“高中三年一直在努力学习,几乎投入了全部精力,每天晚上基本都学到12点。”高中期间,郑长昊还曾凭借作文《平庸亦有不凡的见解》,在第十二届“为学杯”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复赛选拔中获高中组优秀奖。
业余时间,郑长昊最喜欢看推理小说,缓解学习压力。“现在有时去给高中生做家教,一个假期下来也能挣1000多元,将来上大学再做些兼职吧。”说到大学学费,郑长昊想先申请助学贷款,以后再通过自己的能力还。
沈阳晚报、沈报融媒记者 王月 实习生 杨瑷萌
摄影记者 孙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