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大二院定西医院发挥三甲医院技术人员优势,通过省、市、县、乡医疗机构联动,推进区域内医疗联合体建设,使当地群众就近享有省级专家技术服务。图为兰大二院眼科专家孙一岚(右)为当地患者实施手术。本报通讯员马真金
本报记者宜秀萍
医联体建设是深化医改和推动分级诊疗实施的有效载体。前不久,省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甘肃省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实施方案》,明确了我省医联体建设的时间表和线路图。
政府主导 坚持公益
“《方案》中对医联体建设提出要把握好四个方面的原则,其中,最关键的原则就是坚持政府主导、坚持公益。”省卫计委主任郭玉芬表示。
医联体是医疗联合体的简称,是将同一个区域内的医疗资源整合在一起,有效配置有限的优质医疗资源。作为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政府主导,统筹规划。
《方案》明确,各级政府要履行政府规划、指导、协调、监管、宣传等职能,根据区域内医疗资源结构与布局、群众看病就医需求,按照业务相关、优势互补、双向选择、持续发展等要求,统筹安排多种形式的医疗机构组建医联体。同时,维护和保障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不以分割医疗市场为目的,坚持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充分发挥医保的杠杆作用,明确医联体内各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和责权利关系,逐步建立完善医疗机构间分工协作机制。
《方案》还明确了各级职责,细化了各项工作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由市州负总责、省为依托、县为重点,有序推进全省医联体建设。8月底前,各市州出台推进医联体建设的工作方案。10月底前所有三级公立医院启动医联体建设工作,所有县区市启动县乡村一体化管理建设工作。6月底前,对口支援医院与受援医院之间完成远程医疗协作网对接工作。到2020年,使医联体成为服务、责任、效益、管理的共同体,逐步实现小病不出村,普通病在乡镇卫生院,常见病、多发病在县级医院,常见大病在市级医院,疑难重症在省级医院的分级分工医疗服务格局,建立有序就医、规范行医两个新秩序,提升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获得感和健康水平。
四种模式 各有侧重
让资源与技术“多跑”,让病人少跑,建立合理有序的医疗秩序,这是政府推进医联体建设的主要目的。基于此,《方案》提出,在总结我省各地、各医院医联体建设经验的基础上,采用省级专科和技术联盟、城市区域内医疗集团、县乡村一体化管理、远程协作4种模式,分级分类推进全省医联体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