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高温天气,催热了代云彬的网络代购生意。
“从6月以来,我的服务站就代购了70多台空调。”8月1日,在隆昌县石燕桥镇杨柳井村电商服务站,店主代云彬忙着招呼上门给村民安装空调的师傅,晚上8点多他都还没顾上吃晚饭。
代云彬经营的电商服务站是内江市810个村级服务点之一,从2015年8月营业以来,服务站营业额已突破50万元。
跟杨柳井村一样,内江通过农村电商网络服务体系建设,很多村子借助一根网线,为村民“触网”增收提供了便捷通道。□本报记者 邵明亮
小站点有“大作用”
40岁的代云彬是个残疾人,2003年的一场车祸让他永远坐上了轮椅。这10多年里,他在村里做过小生意,由于身体原因,他的生意和生活并不如意,日子一度过得很艰难。
2015年8月,经宣传和朋友介绍,代云彬加入了农村电商发展的大潮。他把自家30多平方米的房间改造成农村电商服务站。近两年来,这里成了整个村子的物资和信息集散地。
“我没有开通网银,就在代云彬这里买东西。一个是快,再一个是放心。”7月31日,杨柳井村村民张化同网购的空调到货了。
在代云彬的电商服务站,村民不仅可以网购大宗家电、生活用品和农资等,还可以缴纳电费、话费和购买火车票,村民亲切地称他为“后勤部长”。就连老人们不会使用手机,或者留守儿童要和在外打工的父母视频通话,第一个想到求助的人都是代云彬。
去年,凭借电商服务站,代云彬每月有4000元左右的收入,而今年他的月平均收入已经突破7000元。
据了解,内江着力构建县(区)、镇、村三级农村电商网络服务体系,全市共建成电商运营中心5个、镇级服务站128个,像代云彬经营的这种村级电商服务站全市共有810个,其中贫困村有154个,满足了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网购需求。
开网店微店销产品
书房湾村是内江市市中区19个省级建档立卡贫困村之一,以传统种植业为主,产业基础薄弱,有贫困户44户。
为让贫困户脱贫,第一书记李化与村干部商议后,决定在传统水稻种植的基础上,改良品种,打破传统水稻种植模式,发展“千亩生态水稻”种植,以此来增加村民的收入。
2016年生态水稻获得丰收后,销路却成了问题。去年8月,李化与农村电商平台——“赶街微购”洽谈合作,借助这个平台及农村电商服务站,通过开展“生态大米公益众筹”活动、大米爱心认购活动,累计带动本村贫困户增收7万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