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场别开生面的演出在汕头市艺都大剧院举行——南粤古驿道文化之旅的首部话剧《风雨侨批》首次对外演出。这也是侨批这一世界记忆文化遗产首次以话剧艺术形式进行表现。
侨批,被视为华侨历史文化的“敦煌文书”,目前在收集研究方面尤以潮汕为最。潮汕侨批史不仅是潮汕人在外拼搏的血泪史和开拓南海丝路的诚信发展史,也是中华民族在特殊历史背景下不可替代的记忆。
这部话剧的剧情正是围绕侨批这一信物展开。有道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经历了两年多的锤炼,话剧《风雨侨批》终于首次与观众见面。
从事话剧行业将近40年的著名潮汕话剧演员赵曙光既是《风雨侨批》的导演,又是这部话剧的编剧之一,还参演了其中的角色。对于这部话剧,从孕育到诞生,他再清楚不过。
在赵曙光看来,话剧这种艺术形式仍是较为“阳春白雪”,话剧的创作也不应该只是停留在观众爱看,而是在创作中要有精品意识,提升话剧的艺术价值。“打造出属于汕头的精品话剧”这一目标埋藏在了赵曙光的心中。
2014年,赵曙光便与陈继平一道,开始了《风雨侨批》的创作。为了还原侨批的历史,他进行了大量的学习、研究。在这个过程中,赵曙光逐渐发现了侨批的魅力,这是连接海内外华人的纽带,而且这条纽带无论在什么条件下都未曾断开。
在创作的过程中,河北人赵曙光感动于潮人的重信取义、家国情怀,“在剧中不仅体现了批馆三代人的人生历程,我们还设置了一封找不到收件人的‘死批’,这是海外寄批人的遗产,在家乡找不到具体的收批人,但是主角一直没有放弃,直到妻儿丧身、自己被冤为汉奸,萌生寻死念头时,这封‘死批’给了他活下去的信念。”
《风雨侨批》从清末切入,跨越不同历史阶段:从侨批的兴盛发达到潮汕沦陷、交通隔绝下侨批业的衰落再到后来日本人战败、新中国成立,侨批业又回温,真实还原了潮汕侨批业在沦陷时期的艰难困苦和坚守自救的过程。
目前,话剧团已经收集到不少针对《风雨侨批》的意见与建议,正在准备对剧本进行优化。话剧团也表示,准备在9月份或者国庆期间安排几场演出,让更多人感受到侨批故事的魅力。
(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