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月前搬家,新小区是一家知名开发商自持的物业,小区管理严格、保安认真和善。每晚马里奥遛弯回来,正好是当班保安们集合站队开小会的时间。他凝视那一排白制服,浓眉大眼地喊,保安叔叔!保安阿姨!——我循着他手指看,队伍中果然有一名女保安。我不希望孩子从小有性别偏见,偶尔碰上女性外卖送餐员、男性早教老师,总要特地指给他看;但凡他挑中了红色、粉色的玩具,也决不劝他换成蓝色。对小区“女保安”的安排,我几乎抱了感激的心。
可是,成年人对成年人,我要承认,我这些努力,恰是因为这世界上不但有性别偏见,还有职业偏见。马里奥对我说长大了想扫马路、想给树浇水,我咬牙说“好的,妈妈支持你”,已经算尽了全力。在贵州黔西,一位名叫杨淇然的4岁小朋友,有比马里奥更愉快的经历。本周,杨淇然牵着外婆的手经过黔西县消防大队营门前,希望能进去参观,因为他“长大想当一名消防兵”。他最终如愿以偿,“零距离”接触消防车辆和器材,体验了戴大檐帽,敬了军礼。消防员与他约定,“等你十五年,你一定要来!”
十五年后的杨淇然会在火场出生入死吗?未必,而且大概率不会。残酷的现实是,在目前的职业认可和薪酬体系中,对学而优者,“消防员”并不是顺理成章的选择。杨淇然成长的环境,有开明的家长,有十足的尊重,还有为自己的愿望提出请求的勇敢,想必他的未来会有很多其他的选项。但无论如何,在杨淇然小朋友4岁的记忆里,他被当做一个成年人诚恳对待,外婆的温柔、消防员叔叔的热情甚至消防车车身油漆的触感,都将成为他成年后每一次惶恐时内心定海神针的一部分。这是世界回应他的善意。
回想起我们童年时高亢的志愿,“航天员”、“科学家”以及多少带点讨好老师意味的“老师”,我们曾被灌输了多少“光荣”的职业观,杨淇然比那时的我们,领先了多少步。“行行出状元”不在对楷模的鼓吹,而在谨慎用火的自觉、不乱扔垃圾的自觉、每一次得到服务人员帮助时道谢的自觉,以及像杨淇然外婆这样,坦然、积极应对孩子职业理想的自觉。
就在杨淇然参观消防大队两天后,在浙江义乌篁园市场,一名6岁男童从一部因故障悬停的观光电梯中坠入电梯井,目前尚未脱离危险期。电梯发生故障的原因是,男孩朝电梯内的设备操作控制箱小便,尿液进入控制箱后导致电梯线路板短路。往白纸上写字的是家长,签发“随处便溺”许可的,是家长。——对幼童的教育,归根结底是对与错、正常与反常之间的简单选择。高明者鼓励孩子最微小的决心,而蹩脚者,纵容孩子最不伤大雅的过错。(记者沈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