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价彩礼”给农民带来沉重负担。 人民视觉 |
河南省柘城县出招遏制“天价彩礼”,订婚礼金不超过两万。 人民视觉 |
好不容易熬到儿媳过门,老梁却用一根麻绳,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这事,出在河南省柘城县。县里有个张桥镇,张桥镇有个张桥村,村东头有个气派院,院主人就是2015年过世的老梁。
白楼、红门、金色瓦片,乍一看透着“实力和脸面儿”。可走进门,却吃惊地发现,墙没有刷白,窗没有玻璃,就连通往二层的扶手都没有安装。再一问,门是赊的,窗是赊的,楼板也是赊的。
为给儿子娶媳妇,老梁借钱盖楼房、送彩礼,欠了一屁股这辈子还不完的债,直到搭上命。
“喜事一办,毁于一旦。”乡亲们说起来,也只能摇头叹息。老梁的悲剧虽极端,“天价彩礼”之痛却十分普遍。在柘城县周边,娶亲礼从六万六、八万八,一路飙涨,后来干脆按斤称人民币——“三斤三两”,约合14万元。没多久,“万紫千红一片绿”又风靡乡里:一万张5元、一千张100元和若干张50元,约合18万元。这还不算完,再加上一辆汽车和一栋楼,美其名曰“一动不动”,还要几十辆车组成的迎亲队。估算下来,一对新人从相亲到过门,开销得要50多万元。
一个农民靠种地、打工,不吃不喝,每年攒5万元,凑上这钱要整整10年。
移风易俗,刻不容缓。去年底,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召开专门会议,提出把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婚丧大操大办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推动移风易俗,树立良好乡风。柘城县立行立改,降彩礼、易风俗,文明节俭办红白事,助力脱贫攻坚。
一场触及农民心灵秩序的“彩礼之变”,在张桥镇渐渐生发。
重礼压折了脊梁
“来俩去一个!老梁走之前,不断重复这句话。那意思,来了儿媳妇、小孙子,他该走了。”老田说起丈夫,至今无法释怀。
3年前,老梁的儿子——小梁在外打工,认识了鹿邑县的小赵姑娘。恋爱不久,小赵有孕在身。2015年春节,小梁回到老家,央告父母前去定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