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上海7月13日电(记者王琳琳)近日,记者从中科院上海天文台获悉,由该台研究员郑振亚领衔的多国研究团队探测到一批宇宙年龄为8亿年的遥远星系,发现宇宙在该年龄段处于从混沌到光明的中间状态。
该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一流天体物理期刊《天体物理快报》上。
宇宙大爆炸后约30万年,整个宇宙一片漆黑,没有恒星、没有星系。随着第一代天体的形成,宇宙才逐渐被恒星和星系点亮。宇宙到底如何走出“暗黑时代”?人类对此展开了持续探索。
研究发现,大爆炸后的宇宙,无数中性氢充斥其间。“暗黑时代”末期,宇宙第一代天体在重力的作用下开始孕育。由第一代天体发射的紫外光辐射不停地电离着周围的中性氢,于是整个宇宙开始明亮起来。这段宇宙的整体相变过程被科学家称之为宇宙再电离。
宇宙再电离的具体过程是怎样的呢?研究团队以搜寻遥远的莱曼阿尔法星系为切入点,揭开了宇宙“暗黑时代”末期的神秘面纱。
郑振亚介绍,“宇宙再电离时期的莱曼阿尔法星系”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王俊贤发起组织的一个由中国、美国、智利三国天文学家参加的研究项目。该项目使用智利泛美天文台4米口径望远镜上的超大视场暗能量相机,通过专门定制的窄带滤波片,系统搜寻了宇宙“暗黑时代”的莱曼阿尔法星系。
观测和研究表明,8亿年前,即宇宙在其当前年龄不到6%的时间段,宇宙中混沌的中性氢环境已经开始消散,一半中性氢被电离、另一半还处在电中性的状态,这说明,早期宇宙中很大比例的第一代天体都需要形成于宇宙年龄8亿年之前。
这一天体物理学领域的前沿发现有助于人类系统揭开宇宙演化之谜。接下来,科学家将在更大尺度宇宙空间搜寻第一代天体,以了解其具体形成时间和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