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初的科尔沁草原,新绿初染,湛蓝的天空飘着几朵白云。
草原深处某火炮阵地,某新型火炮武器系统顺利完成了19项试验课目,标志着这型火炮可以顺利转入下一步的电磁兼容性试验阶段。
火炮被誉为“战争之神”。1953年,党中央、中央军委和毛主席审时度势,果断决策建设我军军械试验靶场,从此拉开了共和国常规武器装备试验鉴定的序幕。
白城兵器试验中心是新中国第一个国家级武器装备综合性、权威性试验鉴定靶场。组建以来,中心先后圆满完成试验任务5600余项,试验鉴定的1900余种武器装备列装部队。参加2015年胜利日大阅兵的多型火炮就是在这里签发的 “准生证”,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
那么,一型火炮想要顺利“出生”,要经历哪些过程?记者带您走进白城兵器试验中心,一探究竟。
专业检测,给火炮做一次全面体检
步入试验中心大院,一栋形似鸟巢的综合试验工房,吸引了记者的注意。这里停放着各种型号的武器装备,所有参试装备在这里进行系统的维护保养和试前准备。
“一门新型火炮来到中心,首先要做的是静态测量。”火炮试验站副总工程师宁平介绍说,所谓静态测量是检测火炮各项参数是否符合图纸要求,包括总体装配测量、身管检测和零部件无损探伤等项目。
在测量工房,记者看到4名技术人员正在对某型火炮身管进行测量检查,他们利用液压升降车将检测设备调整到火炮身管高度,将光学仪器放入炮管,利用计算机在火炮身管指定位置记录身管数据并进行处理。在完成机构动作和总装测量检查等预定课目后,形成一组组测量数据,交由中心试验总体单位进行指标评判。
“静态测量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要进行更加复杂、更加专业的动态测试,用于检测火炮对周边人员和装备的损伤危害程度。”宁平接着说。
在某新型火炮试验阵地,工程师赵一兵正在组织官兵将几十个放置了传感器的1米多高钢架,有规则地摆放在炮口周围。赵一兵告诉记者,他们将要进行炮口冲击波测试。“轰”的一声炮响,记者看到用于存储数据的计算机屏幕上,未经处理的数据流源源不断地汇入。
“火炮静态测量和动态测试,就像人在体检时要验血、测体温、做心电图,是必不可少的项目。否则,火炮将无法开展后续考核鉴定课目。” 赵一兵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