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李华林 喻 剑
30多年前,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潮起南粤大地,创造了世界城市发展史上的奇迹,深圳就是最精彩的起笔。
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到地方调研,首站便来到深圳。在莲花山公园,他寄予了深圳奋力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迈上新台阶的殷切希望。
牢记总书记的嘱托,5年来,深圳扛好改革大旗,不断锐意革新,创新发展,在诸多领域取得了不少新成就,继续书写着改革开放的传奇。
春风沐浴渔民村
2012年12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深圳考察,在莲花山公园向邓小平铜像敬献花篮,强调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改革开放的决定是正确的,我们今后仍然要走这条正确的道路。这是富国之路、富民之路,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而且要有新开拓,要上新水平。”
作为改革开放的首个“试验场”,从一个边陲小镇到2016年拥有1190.84万常住人口,人均GDP达16.74万元;从改革开放之初“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到如今有3万多家科技型企业、百万家中小微企业,深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开放程度和国际影响看,经济特区建设不断增添创新优势、迈上新台阶,特别是近5年来,有许多改革和创新,有许多令人欣喜的发展。”曾陪同总书记登上莲花山公园的深圳原市委书记李灏说。
渔民村是深圳改革开放的叙事起点,记录着特区经济发展的点滴变化。这个最早靠驾舢板艇、打鱼捞虾为生的小村庄,在改革开放之初,利用特区政策和毗邻香港的优势大力发展经济,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成为国内最早的“万元户村”。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渔民村参观时,富裕起来的村民们已经告别了住破草寮的历史,家家户户搬进现代化的新型社区。
5年过去,渔丰股份公司总经理黄兴炎说,渔民村又发生了不少新变化:“幸福万象”楼盘建成了;公司股权改革方案通过了;渔民村作为试点的社区体制改革号角吹响了;社区自治也开始了各种全新的探索……
“我出生的时候,一家人就挤在一条小船上,在深圳河打鱼为生。现在住上了小洋楼,当起了房东,真是不可想象。”总书记当年看望过的村民邓伟雄感慨,是改革开放改变了他们这一代人的生活状况,同时他们也见证了一个时代奇迹的发生。
改革只有进行时
在寸土寸金的深圳,15平方公里的前海面积不大,但位置显著:处于广州—深圳—香港“黄金走廊”的轴心,是深圳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的“新地标”,被称为“特区中的特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