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工人在河北沧州中捷高新区一间汽车部件生产项目厂房内调试焊接机器人。新华社记者 杨世尧摄
由于无人驾驶汽车的无人操作与各国现有道路交通法规抵触,相应立法和规范一直是其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图为无人驾驶汽车的探测方式模拟图。
中国科技大学研制的智能机器人与小朋友互动。 (资料图片)
人工智能可以同声传译、写新闻稿、协助医生看病、让机器人脸识别的精度高于人类、甚至写诗和战胜围棋世界冠军,其应用可谓“百花齐放”。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6月,全球人工智能企业总数达到2542家,预计到2030年,人工智能将为世界经济贡献15.7万亿美元
在今年7月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中提出,到2020年,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5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顶层设计相继出台,巨头发力布局生态,资本市场热情洋溢,细分行业独角兽不断涌现,人工智能这片“花海”已不止“看上去很美”。
但“花海”之下仍有“荆棘”。市场研究机构埃森哲大中华区信息技术服务总裁陈笑冰坦言:“人工智能也将会引发新的安全和伦理问题,鉴于未来人工智能将深入生活,政府也需要切实为人工智能制定监管规则,保证人工智能应用合理合规发展。”《规划》也同时提出:“人工智能发展的不确定性带来新挑战。人工智能是影响面广的颠覆性技术,可能带来改变就业结构、冲击法律与社会伦理、侵犯个人隐私、挑战国际关系准则等问题,将对政府管理、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乃至全球治理产生深远影响。”
人工智能发展将面对怎样的挑战与风险?又应该设立怎样的“游戏规则”,让新技术能够与人类社会良性互动?
监管刚刚起步
人工智能不断融入人类生活的同时,也引发公众对人工智能的忧虑。对此,专家表示,应该建立监管机构来引导、促进和保障人工智能的健康发展
此前有报道称,“脸书”人工智能研究所中的两个聊天机器人“失控”,发展出了人类无法理解的语言,“被迫关闭”引发了广泛关注。尽管随后被证明是一场“乌龙”,只是因为工程师忘记加入“使用英语语法”这一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