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早醒来,一边吃早饭,一边从报箱取出报纸,读一首机器人创作的小诗,或是在电视上观看一场人机对弈的棋局;发生罪案,人类警察与人工智能大脑双剑合璧,几分钟内就从模糊信息中锁定犯罪嫌疑人;一场法庭审判,人工智能“助手”能在法官作出判决后,完成枯燥而亟须耐心的文书撰写,为人类节省出时间,用于做出关键决策……从“科幻”变为“现实”,人工智能正加速从“纸上谈兵”走进社会的各行各业。
机器人出诗集开专栏
“我又躺在自己的床上,还不是珍奇甜蜜的感觉,一支烛光,忽变为寂寞之乡”,看到这样一首颇有些小小韵味的现代诗,几乎没有人能想到,它出自机器人的手中。
继几个月前发布“个人”第一部原创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新书后,日前,微软研发的AI(人工智能)机器人“小冰”又在《华西都市报》开设起专栏来。今后,华西都市报将每周六出版的“宽窄巷·浣花溪”独家刊登小冰的最新作品。
“看完机器人写的诗,我反正感觉自愧不如,自己写不出这样的诗来。”文学爱好者图先生感叹。
而这文笔来之不易。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副院长、微软小冰团队负责人李笛透露,为了达成写诗技能,小冰“学习”了上世纪二十年代以来519位诗人的现代诗,包括胡适、李金发、林徽因、徐志摩、闻一多等。经过上万次的迭代学习,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偏好和行文技巧。
数据分析助力司法研判
线索中断的车牌号、模糊的视频,在今年5月份一场车主打人的犯罪案件中,原本要花几天甚至更长时间的侦破,在人工智能的帮助下,石家庄警方在几分钟内便迅速锁定了犯罪嫌疑人。记者从人工智能公司明略数据获悉,这款部分核心技术由明略数据提供的公安情报系统“SCOPA”,能够将公安机关所有的人、车、电、网、像等业务系统数据全部统一到同一个研判平台和界面上。过去,破案人员需要登录五六个系统查询的手机、车辆、轨迹、涉案等信息,如今在SCOPA系统中可以一键秒级查询,一来大幅节约了研判时间,二来围绕研判对象的各类属性、标签、轨迹信息被系统关联展示后,能够指数级创造新的价值,让新的情报线索浮现出来。
不仅破案,人工智能还能辅助法官判案。当法官需要判定一个案件中当事人是否有“自首”情节时,除了可以通过在文书中搜索“自首”这一直接关键词获得相关信息,“善解文意”的人工智能还能做得更进一步。“在国双司法大数据产品中,即使不包含自首的字眼,像‘主动坦诚罪行’、‘家属主动投案’这样描述与自首相关情节的内容,也会被人工智能自动识别出来并提供给法官。”国双科技司法大数据事业部咨询总监舒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