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可可西里保护区内,中国科学院STS计划(科技服务网络计划)考察项目的专家在工作。 经济日报记者
高兴贵摄
三江源国家公园岗当生态管护队队员骑着摩托车在山中巡护。 经济日报记者 高兴贵摄
索南达杰自然保护站可可西里展览馆内,志愿者迟雪(前右)正在给游客做讲解服务。
经济日报记者 高兴贵摄
8月5日,在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野牦牛队”的老队员们聚首在一起。20多年前,他们战斗在反盗猎的前线,用生命保卫着可可西里的藏羚羊。 经济日报记者
陈学慧摄
经过几十年的保护,可可西里保护区内的藏羚羊目前已恢复到6万多只。
经济日报记者 高兴贵摄
可可西里五道梁保护站的队员们。 本报记者 高兴贵摄
三江源国家公园岗当生态管护队队员们使用橡皮艇沿通天河巡护。
经济日报记者 高兴贵摄
可可西里生机勃勃,离不开为它倾情付出的人们:科技工作者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保护生态环境、进行生态修复;生态管护队日夜巡护,保护珍贵的野生动植物;络绎不绝来到这里的志愿者带来现代管理理念,宣传环保知识。多方合力、倾情呵护,必将书写可可西里生态保护的新篇章……
科研人员:
借力高科技更好支撑生态治理
对无人区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进行调查一直是生态保护工作的难点,如何在不破坏原有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摸清高原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为生态保护决策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曾经是摆在保护人员面前的一道难题。如今,借助光学遥感探测、卫星、无人机等高科技手段,有望实现对可可西里乃至整个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系统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