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周期股接连上涨之际,市场分析人士关于经济“新周期”的争论分外激烈。有观点认为,当前我国经济已站在“新周期”的起点上;持不同意见者则认为,没有新周期,只有老故事。实际上,正是因为对经济“新周期”的判断存在分歧,才导致双方在解释周期股走强的原因以及预测其未来走势时产生了较大差异
今年下半年以来,A股市场以有色金属、钢铁、煤炭为代表的周期股一路攻城拔寨,持续大涨。在周期板块上涨的背后,市场对所谓的经济“新周期”也议论纷纷。究竟该如何看待周期股的接连上涨?业界对经济“新周期”的分歧在哪儿?未来周期股还值得重点关注吗?
股价与业绩齐飞
数据显示,截至8月21日收盘,有色金属、钢铁、采掘等3个板块近60日涨幅分别为30.49%、22.90%、11.35%,位居28个申万一级行业指数的前三位。从年初至今的涨幅来看,钢铁、家用电器、食品饮料、有色金属等行业板块位居前四,涨幅均在20%以上,远远跑赢同期上证综指。
周期股走势整体抢眼,离不开基本面上的业绩支撑。Wind最新统计数据显示,采掘、钢铁、建筑材料、有色金属等板块中报净利润分别为59.36亿、63.24亿、29.72亿、89.2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199.51%、1747.84%、467.24%、104.85%,在所有行业板块业绩增幅中遥遥领先。
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认为,今年A股的核心逻辑是新周期和估值重构。一是在需求稳定和经济“L形”下的产能周期出清、行业集中度提升、强者恒强、新5%比旧8%好;二是IPO提速、打击炒壳、A股纳入MSCI等制度环境变革引发的估值体系重构,价值投资复兴。
“在监管变革和国际接轨引发的估值重构进程中,驱动市场的核心逻辑是业绩基本面,而非风险偏好、讲故事。无论成长股还是周期股、消费股,必须业绩超预期、估值合理。”任泽平说。
对资源类股票业绩同比大增的原因,任泽平认为,在需求侧基本平稳的情况下,2012年以来市场自发出清,叠加2016年以来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环保压力,以及2017年二三季度第四批中央环保督查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码扩围的影响,供求缺口扩大,是导致周期品价格大涨、企业盈利持续改善、资产负债表修复进度超预期的根本原因。
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姜超则从政策层面来看待各类资产的走势波动。他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是“三去一降一补”,从2015年开始,这一政策决定了投资方向。“回顾过去的几年,2014年、2015年的主线是降成本,降息降准带来短期股债双牛。2016年的主线是去产能,带来周期品价格的大涨和库存周期的回升。而2017年的主线是去库存,带来三四线房地产销售放量和价格上涨,以及香港房股和内地家电股的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