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原标题:北方有一道亮丽风景线——透过数据看内蒙古经济发展成就
核心提示
70年砥砺奋进,内蒙古自治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系列亮丽的经济数据,正是草原儿女在党的领导下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最好见证。70年的经济发展成就,也成为内蒙古在祖国北疆勾勒出的一道美丽风景线。
传统产业加快转型
改革开放以后,全区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建设起现代煤化工、有色金属加工、现代装备制造、绿色农畜产品加工等产业基地,发展档次明显提升
1947年,内蒙古工业增加值仅为0.37亿元。经过数十年发展,总量规模不断扩大。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自治区工业随着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推进,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实力迅速增强,依托丰富的煤炭、油气、铁矿和有色金属、稀土等矿产资源,迅速确立了煤炭、电力、冶金、化工等产业的支柱地位,全区6大优势特色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高达97%以上,形成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工业体系。2016年工业增加值达到7758.24亿元,总量比1947年增长了6148倍。
70年来,内蒙古工业占GDP比重逐渐扩大,1952年仅为8.1%,2006年突破40%,之后一直保持40%以上,2011年达到49.5%的历史最高位。工业对GDP的贡献率总体呈现上升态势,2005年后均在50%以上,其在全区经济中的主导地位是其他产业无法比拟的。据统计资料显示,在2002年至2009年的8年间,除2002年、2007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在全国31个省区市增速排名第2外,其余6年增速均是全国第一,有力地保证了全区GDP增速“八连冠”。
全区传统产业加快转型,煤炭、冶金、化工等资源类产业不断延伸链条,建设起现代煤化工、有色金属加工、现代装备制造、绿色农畜产品加工等产业基地,发展档次明显提升。全区煤制油、煤制烯烃产能规模均超过100万吨,煤制天然气能力超过17亿立方米。煤电建设项目如火如荼展开,开工建设的特高压外送通道已达6条,“煤从空中走,电送全中国”。2016年,煤炭区内转化率(煤转煤化工、煤转电)由2014年的31.5%提高到34%。有色金属加工链条延伸至铝箔、锌板等终端产品,技术进步持续推进。装备制造业已形成工程机械、矿山机械、风电设备、化工设备、重型货车、汽车及零部件制造的多元化发展态势。全区大力推进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和标准化建设,农畜产品加工业成为内蒙古享誉世界的亮丽名片。目前,全区一半以上驰名商标来自农畜产品加工业,农畜产品加工行业的奶粉、脱水蔬菜、风干肉等各类品牌千余种特色产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其中,伊利集团进入“全球乳业十强”,成为引领中国乳业发展的旗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