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天上的雨水哟,海棠花儿不会自己开……”这发自心底的歌声在内蒙古千里草原久久回荡。在新中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迎来成立70周年之际,能歌善舞的草原儿女,唱起悠扬的长调,跳起欢快的舞蹈,蓝天白云下辽阔的草原处处洋溢着无边的欢乐与祥和。
回望70年,党中央的目光从来不曾离开过内蒙古这片土地,自治区每一步前行无不牵动着党中央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心。
有一种温暖,叫祖国大家庭的怀抱
“扛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涉最险的滩涂,寻最靓的宝藏;怀最真的感情,留最美的身影。”这是兴安盟扎赉特旗对中央政法委综治办唐盛利处长及自治区37个直属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定点帮扶工作的高度评价。
从上世纪末开始,中央确定沿海发达省市对口帮扶西部贫困省区的政策,北京对口帮扶内蒙古,与内蒙古之间进一步加强了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横向联系,北京市从人力、财力、物力和智力等各方面给予内蒙古极大的帮助和支持,扶贫开发取得显著成效。
西部大开发战略、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实施等既有优惠政策,内蒙古都统统享受。国家各部委通过扶持交通基础设施、能源基础设施、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等举措,推动内蒙古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步入快车道。
这是“真金白银”的关怀和实实在在的支持。2008年以来,中央财政下达资金2.2亿元支持内蒙古实施河套灌区500万亩中低产田改造;2011年至2016年,中央财政下达262.9亿元将自治区10.2亿亩可利用草原全部纳入草原补奖范围,惠及农牧民530多万人;分税制改革后,1995年至2016年间,中央对内蒙古转移支付达到16112亿元。
在内蒙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富民强区进程的关键时期,2011年6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内蒙古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下发,为内蒙古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得益于中央财政的大力支持,内蒙古的基础设施明显改善:铁路运营总里程已增加到1.37万公里,居全国首位;锡盟至山东等4条特高压外送电通道开工建设;民航机场增加到24个,位居全国前列。
乘着扶持政策的“东风”,内蒙古卫生事业发展成就瞩目,人均预期寿命已升至75.8岁;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形成了覆盖城乡、层次齐全的现代化办学体系;2016年,内蒙古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2975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609元。通过实施精准扶贫,2020年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将全部脱贫,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