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往北京方向的火车上,我的邻座坐着一位家里两个大学生的父亲,这位父亲骄傲地告诉我,他的女儿三年前上的清华,儿子今年上了北大。
我问这位农民父亲:“您把两个孩子都送进了名牌大学,请问有没有什么绝招啊?”农民父亲的回答出人意料,“我这人没什么文化,其实也没啥绝招——我只不过是让孩子教我罢了!”
这位农民父亲对我说,自己小时候家穷没念过书,自然也就没什么文化教孩子了,但他又不能由着孩子瞎混,于是就想出一个办法:
每天等孩子放学回家,他就让孩子把学校老师讲的内容跟自己讲一遍;孩子做作业,他自己也跟着在旁边读读孩子的课本,弄不懂的地方就问孩子,如果孩子也弄不懂,就让孩子第二天去问老师。
这样一来,孩子既当学生又当“先生”,学习的劲头就甭提多大了!哪怕是别人的孩子在外面玩的热火朝天,他家的孩子也不为所动,就这样孩子的学习成绩从小学到高中一路攀升,直到考上重点大学……
很多父母听到这里肯定想说:我哪儿有那个时间啊!每天上班赚钱养家都累得要死了。还得听孩子给我讲课,当家长的尊严何在啊?别着急,咱们先来看看这个故事带给我们的启发。
启发一:让孩子翻身“当”老师,爱上“学习”
让孩子“当”老师的目的是什么?考高分,争名次?NO!为什么?因为……有人曾用胡萝卜和兔子来比喻孩子的学习。
伸手把胡萝卜放在兔子面前,兔子不断地往前跑。例如父母对孩子说,“你为什么要好好学习呢?因为这样才能进重点学校,将来才有好的工作,有好的收入。”
这,是学习的初级境界,也就是为了生存和利益进行学习并与别人竞争,参照对象是社会规则和别人。
而更好的状况是,没有胡萝卜,兔子也会往前跑。为什么呢?因为这只兔子热爱奔跑!它觉得在奔跑当中获得很多的成就感,不管胡萝卜或其他外界的诱因存不存在,它都会自动自发地往前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