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9月11日电 题:“文化台独”不得人心——评台湾当局有意削减高中教材文言文比重未果
新华社记者 查文晔
台当局教育部门10日开会审议新课纲内容,其中备受关注的高中语文课本文言文比例维持45%至55%不变,老祖宗传下的中华文化经典暂时免遭劫难。这一结果表明,“文化台独”在台湾不得人心,两岸的历史文化联结是不可能被轻易切断的。
此前,台当局教育部门提出“文言文和白话文比例修正案”,有意将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比例上限降为30%。尽管主事者用冠冕堂皇的理由隐藏政治用意,说什么为了“减轻学生负担”“贴近现代生活”“与国际接轨”,但明眼人一眼便能看穿这种“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把戏。砍向文言文的这一刀意在对台湾社会传承的中华文化刨根断魂,在教育领域进一步“去中国化”。此举在台湾社会引起轩然大波,教育界人士多次召开记者会表达抗议,著名作家白先勇、余光中等逾5万人参与了反对削减文言文课文的联署,创下文教议题联署人数新纪录。台湾社会在此议题上的民心向背可见一斑。
众所周知,台湾文化是中华文化这棵大树上的一支,台湾文化的绵延存续,得益于中华文化深厚传统的滋养。文言文撰写的古典文史作品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闪耀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之光,不仅深受两岸同胞的喜爱,更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珍贵财富。在台湾,中华传统经典深入人心,滋养了一代又一代台湾同胞,即便是在闽南话、客家话以及各种传统戏曲和古建筑的楹联当中,文言文的痕迹也是俯拾皆是。诚如余光中所言,如果将文言文抛弃不用,我们将会变成“没有记忆的民族”。
“情天再补虽无术,缺月重圆会有时。”这是晚清秀才、台湾著名诗人林朝崧诗作中的名句,表达了在日本殖民统治下对祖国的思慕。即使在殖民统治者企图扑灭中华传统文化之时,台湾知识分子也从未屈服,林献堂写下了“祖国我欲乘风归”的诗句,蒋渭水在监狱中仿照古文名篇写下了《快入来辞》《狱中赋》。在绝大多数台湾知识分子眼中,文言文代表的中华文化是民族身份的象征,是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是不可退让的文化斗争。对文言文不仅不应抛弃,更应代代诵读学习。台湾主流社会在文言文课文比重上的坚定态度,充分反映了对中华文化根与魂的坚守。
“台独”势力数典忘祖,将中华文化与台湾文化割裂对立起来,污蔑文言文是“外来文化的枷锁桎梏”,难道不觉得愧对祖先么?对于台湾社会珍视的中华文化财富,“台独”势力不仅不珍惜,反而要“赶尽杀绝”,这种愚蠢的“文化自残”才真正是对台湾的“自我矮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