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动机
近段时间,教育培训机构在收费之后“跑路”的事件屡屡发生,尤其是在北京“妙笔菡塘”书画机构“跑路”事件发生后,引起业界对预付费模式的反思。教育培训预付费模式究竟存在哪些问题?培训机构“跑路”,消费者该如何维权?围绕这些问题,《法制日报》记者展开调查。
□ 本报记者 赵丽
两岁十个月的娃娃,怎么会在一年之内花费11万元的教育费用?
“很简单,因为预付费啊。”作为这11万元的刷卡人,北京市民郑乐给《法制日报》记者提供了一份账单:
某综合早教课程,96节课时包,1.6万元;
绘画课程,两年课程包:3.8万元;
英语课程,一年课时包:2.8万元;
记忆类课程,96节课时包:2.8万元。
“孩子一岁半之后,我就开始给她上早教课程,交费时都是预付费,而且报的课时越多相对越便宜,有的则是一年起报,没办法,11万元就这么交出去了。有的课程,我家孩子能上到四岁。”郑乐向记者苦笑道。
然而,郑乐似乎也是幸运的。起码在过去的一年中,这11万元的收款方没有“跑路”。
消费者遇不良机构陷维权难
在北京从事金融工作的靳景丽就曾遇到“跑路”的培训机构。
2015年,靳景丽给家里上初中的孩子在北京一家英语培训机构报名学习英语,后由于机构方更换教育团队,觉得不满意的靳景丽就提出了退费申请,但这份申请拖了半年之久。原本以为就要大功告成的靳景丽在经历了后面的事才意识到,“自己太幼稚了”。
“签了退款协议,约定两个月内退款。过了一个多月,机构又联系我,说他们要重新开业,与上家有些债务纠纷需要先解决掉,已通知所有在读学员家长签订退款协议,之后如果信任他们机构可以重新报名,建议我也重新签订退款协议,15日内退款,如果不签新的协议怕到时没人帮我处理旧的协议。我当时和其他学员家长都没有联系,看了新的协议觉得保障比较大,就签了。”靳景丽说。
大约3天后,有学员家长联系上靳景丽,并把她加到了维权群里。此时,靳景丽才了解到,这家英语培训机构已经关门了。
“由于大家都签了15日退款协议,时间没到截止日期,有关部门无法受理。后来,我们去了法院诉调对接中心,工作人员检查了相关材料,认为可以起诉并申请诉讼保全。我们当时了解到,培训机构的办公家具、电脑、电影院等硬件设施都还保留完好。可后来,处理立案的工作人员具体了解后表示,这些硬件设施的金额太小不能申请诉讼保全,如果我们这么多人一起申请,同样不能受理。因为涉及诈骗属于刑事诉讼,如果执意要民事诉讼就必须去上一级法院咨询,当时无法立案。”面对这样的情况,靳景丽感到很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