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8月28日消息(记者王建帆)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跑路骗局、价格波动……首次公开募币,也就是ICO的火热行情,掩盖不了其中的风险。作为区块链领域的新兴的融资模式,ICO到底该如何监管?
ICO项目财富效应明显 项目质量鱼龙混杂
ICO显现的财富效应,吸引各路人马不断涌入,项目质量鱼龙混杂。何生是区块链领域的资深投资者,他告诉记者,一些ICO项目的创始人连相关的技术背景或创业背景都没有,就是纯忽悠、纯圈钱。这类项目数量还不少:“有些创始人连区块链都不懂,连代币怎样发行都不懂,他就说因为想要跟自己的传统行业相结合,就找一帮我们行业内的人,随便拷贝一份白皮书,发代币。发完代币,有良心的人还会做一做,没良心的项目就一直拖着,拖到最后大家都死掉。”
对此,借贷链联合创始人贾红宇提醒,投资人要擦亮双眼,可以从项目是否符合监管规定、项目技术水平等方面判断它是否靠谱。
贾红宇说:“第一个是市场需求。作为创业项目,本来就要解决市场痛点,如果需求就是伪需求,这个项目就有问题;第二,从技术层面看,区块链项目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如果没有技术背景,那你需要衡量判断下;第三,从监管方面看,发行的代币是不是触及到现有的法律,比如是不是对应了股权、分红权等国家明令禁止的领域。”
ICO监管缺位 应做“守门人”还是“清道夫”?
ICO领域乱象环生,但中央财经大学金融法研究所所长黄震说,我国的监管还没出手,有关方面应该尽快落实:“至少要监测,这个东西不是一国存在,是全球性现象,我们不能装鸵鸟视而不见,也不能简单地说这个不归我管。中国的参与人挺多了,从投资者保护的立场来说,应该出台一些办法。”
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姚前曾撰文指出,监管不宜作为 ICO项目好坏的审判者,最佳的角色是市场创新的 “守门人”,而不是 “清道夫”。他建议,对ICO实施监管沙盒,监管部门可在确保投资者利益保护的前提下,在监管沙盒内对ICO的上市审批、投资者限制等方面实施豁免或有限授权,允许ICO项目开展测试活动而不需要担心监管后果。
成都链一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尚小朋认为,监管不等于打压。有关部门应该从技术层面出发进行监管。他说,对技术的监管应该通过技术的手段来实现,国家可以制定相应的标准,而不是简单地出个什么样的条例。“你想管它,必须要先搞清楚它。现在有一些技术,其实是可以用来实现监管目标的。”
监管之外 人才短板也亟待解决
在何生看来,专业人才匮乏,是当前ICO监管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政府想往正确的方向去引导,但是没有专业的人才。毕竟上面制定的东西,下面还要去执行。在全中国,真正懂区块链技术的、真正去做的话没有多少人,要了解这个东西,不是十天半个月就能搞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