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上海8月27日电 题:家长花钱战“焦虑” 早教“抢跑”何时休?
新华社记者吴振东、周琳
夏天就快过去,5岁半的上海小朋友陈衡(化名)还没上完补习班的课。“基本上一星期都没有休息时间。”他对记者说。他母亲则在旁边搭腔:“周六下午不是给你空出来了吗?”
家长对早教机构趋之若鹜,呈现越来越早的趋势。专家表示,家长“拔高”,机构“助澜”,使得假期教育愈演愈烈。相互交织之下,学什么、学得怎样似乎变得并不重要,只要孩子一直在“学”的路上,家长就可以花钱买个“心安”。
4-6岁孩子超七成参加培训班
陈衡即将升到幼儿园大班,今年以来,他在外面学习了围棋、乐高、音乐、逻辑思维、数学、英语等6门课程。“大人坐在培训班外喝个咖啡、聊个天,时间就过去了,可我要在里面上四五个小时的课。”陈衡对妈妈有些抱怨。
妈妈也觉得苦不堪言:自己不是很懂围棋等课程,老师传授得又非常快,每次上课不仅是考学生,更是考家长。“感觉老师是在说给家长听,让家长记下来,回去再消化给孩子。我每次都用手机录下1个小时课程,回家再反复看。”
上海市质量协会用户评价中心发布的《上海幼儿早期教育(0-6岁)状况调查》显示,上海家长普遍重视早期教育,57.1%的受访者表示为孩子报了早教课程。其中,0至3岁孩子中39.9%已开始上课,4至6岁中73.5%已参加培训班。59.3%至少报了2门课程,孩子每周上课时间平均超过2小时。0至3岁参加早教的孩子中,41.6%上的是拼音、英语、奥数等学科类课程,这意味着不少学龄前儿童已早早承担起“学业压力”。
上海一位公办小学老师说:“一年级班家访,30多个孩子,真正零基础的只有四五个,个别孩子识字量达到两三千,有的还能背九九乘法表,一问都是在幼小衔接班里学的。”
焦虑的家长和推波助澜的机构
不少家长向记者吐槽早教费用昂贵,“两周就花了五千”“一年要花七八万”,但又认为不得不学,因为“大环境就是这样,大家都在抢跑”。
三个月前,李女士还坚持自己的孩子应该零基础入学,自从建了班级微信群,她再也无法淡定。“群里这个家长说今天儿子上了什么课,那个说今天女儿做了几道题,我们家孩子还大字不识几个,越看越着急。”无奈之下,李女士也报了幼小衔接课程,“希望可以提前储备一些知识,让孩子日后学习更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