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京8月24日电题:特写:贫家子弟助学记
记者赵久龙
清晨时分,江苏省泗洪县上塘镇石庄村九庄头二组李庆杨带着两个小孙子李仔轩和李俊贤赶往村委会,申领扶贫队上学补助。但他还是高兴不起来,因为他家只有一个补助名额。
石庄村是省定经济薄弱村,所在地俗称西南岗,有“长草草无力,种谷谷不壮”的说法,也是江苏省委驻泗洪帮扶工作队重点帮扶片区。
扶贫队员、石庄村第一书记项大健初步争取到了5个贫困家庭小学生助学名额,每人1000元。这天他带着受助儿童信息采集表,早早地来到村委会,和孩子们见面交流。
项大健说,通过面对面交流,他才知道李庆杨大儿子李飞三年前已病故,儿媳改嫁。小儿子四年前出交通意外过世。李庆杨妻子两个月前也在贫病交加中离世。
今年56岁的李庆杨成了这个不幸家庭的“顶梁柱”,带着李飞的两个儿子艰难过活。大孙子李仔轩再过一个月将满7周岁,开学就上一年级了。小孙子李俊贤不足5周岁,也要上幼儿园了。80岁的老母亲虽然跟李庆杨弟弟过,但他还是经常帮忙照料。
“因为之前我也不了解情况,帮李仔轩申领了上学补助,另外4个名额给了村里其他困难孩子。”项大健说。临别时,李庆杨希望好心人也能帮助解决李俊贤上幼儿园的费用。
当晚,上塘镇党委书记蒋朝辉听说了这一情况,随即安排救助事宜。隔天,蒋朝辉和镇上相关负责同志去李庆杨家里看望慰问,除了送上1000元慰问金,还解决了李仔轩和李俊贤的教辅、代餐等费用问题,并协调多部门会商争取提高李庆杨一家生活补助。
“教育扶贫是夯实脱贫攻坚根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蒋朝辉说。不只是上塘镇,泗洪全县近年来不断加大教育扶贫投入力度,扩大覆盖面,构建了较为完备的“阳光助学”体系,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困上不起学。
今年,上塘全镇25名考生考取一本大学,55人考取二本大学,取得了历年来最好的成绩。“为此,党委、政府决定拿出8万多元对这些新生每人捐助1000元,其中对贫困大学新生的补助金额适当上浮。”蒋朝辉说。
由于父亲去世,母亲改嫁,刚考上北华大学的李婉如和72岁的奶奶相依为命,镇里的这笔阳光助学金对她来说可谓雪中送炭。同样,李家和、张成娟和宗蕊等人也因为这笔补助减轻了家庭负担,她们还将申请江苏陶欣伯助学基金会的“伯藜助学金”。
项大健最近忙着和后方单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一起张罗,资助上塘小学60名贫困学子学习用品;车门乡王沟村第一书记孙士金帮村里“苦孩”屈家伟上户口,办低保,申请助学金;朱湖镇鱼行村第一书记颜井平牵线后方单位常熟理工学院建“希望班”,每年为鱼行村困难学生提供励学金……
记者看到,年幼的李仔轩在信息采集表“理想”一栏歪歪扭扭地写上:长大后想上大学,然后当一名科研工作者,回报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