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陈学桦本报通讯员何京辉
“要不是双林跟艳丽,今年俺家种的西红柿怕是烂地里了。”8月16日上午,在武陟县圪垱店乡程伊村,村民程广保告诉记者,前不久他种植的西红柿遇到滞销,王双林夫妇利用微信朋友圈和社会关系帮助他,让他的3000多斤西红柿销售一空。
程广保口中的王双林是该县畜牧局驻程伊村第一书记,李艳丽是王双林的妻子,二人被贫困户亲切地称为“扶贫夫妻”。
程伊村是该县35个省定贫困村之一,全村1320余口人,耕地980亩,31户贫困户。2015年9月驻村以来,王双林扑下身子,用实际行动让贫困村悄然蝶变,他的行为也感染了自己的妻子。
“驻村后他天天忙得不沾家,一个月也见不了几次面,就想着能帮帮他。”除了星期天节假日来村里,今年6月中旬,李艳丽公休假期,干脆把铺盖搬到村大队部,和丈夫共同承担起第一书记的职责。
“那两口是我家的大恩人!”一说起王双林夫妇,54岁的老汉程德舟老泪纵横,原来他的妻子儿子都没有户口(两人智障,户口在外地被注销),家中只有程德舟一人享受低保,生活极其困难。王双林和妻子得知这一情况后,先后多次向县公安局及当地派出所反映协调,帮助二人办理了户口,一家三人都能享受低保了。
“双林不驻村,俺家脱不了贫。”贫困户程广虎逢人便讲。截至目前,在王双林的帮助下,村里9名贫困家庭人员走上工作岗位,17户贫困户安装了新大门,2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暂时摆脱了贫困。
“王双林同志驻村后,为村里办了很多实事好事。”圪垱店乡党委书记宋治环说,村里建起了10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新修道路720米、路面6500多平方米,排水沟2052米;建起220平方米的党群服务中心,村容村貌得到极大改观。
“原来以为他媳妇也是畜牧局的,后来才知道是专门到村里,帮人家‘掌柜’的为我们服务来了。”程伊村村民说,每逢周六周日,李艳丽都会来到村里,和丈夫入户走访,帮大家出谋划策。用李艳丽的话讲,她想和丈夫一起帮助村民早日脱贫。
这对“扶贫夫妻”的事例是当地扶贫一线广大干部工作的一个缩影。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武陟县确定“两订制、一兜底,因村制宜,一户一策”工作模式。“两订制”就是对因病致贫的贫困户,由县卫计部门订制医疗救助方案;对缺乏劳动技能的贫困户,由县人社部门通过技能培训、就业创业援助,实现贫困户家庭脱贫。“一兜底”就是对通过“两订制”帮扶仍不能脱贫的,由政府组织民政、残联、扶贫办等部门落实各项保障措施,进行兜底帮扶。
此外,该县还制定了相应的考核制度,加大了对帮扶单位、第一书记以及包户干部的考核,极大地激发了扶贫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县委书记闫小杏说:“我们的工作目标就是决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