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长春8月19日电 题:“梧桐”栽得好“凤凰”自然来 东北下决心搞好营商环境取得初步效果
新华社记者 强勇、姚湜、王莹
舆论常常说投资不过山海关,东北如何回应?在19日举行的2017东北振兴论坛上透露的信息显示:今年上半年,东北地区新登记企业数量增速居全国四大板块之首。而这背后的秘密就是逐渐改善中的东北营商环境。
谈及营商环境,一些在东北投资兴业的企业家曾这样描述:有的政策闻着香,却吃不到嘴里,形不成营养;制定政策时,征求各利益相关方的意见不够,接地气不足;一些地方在招商中承诺的优惠政策兑现难……
面对全面振兴的压力和机遇,东北各地认识到,解决好营商环境问题是关键之一。近年来,东北三省加快软环境建设,营造“亲”“清”的新型政商关系。在2017年东北三省政府工作报告中,优化“发展环境”成为高频词,在政府简政放权和监管高压态势下,各地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企业数量明显增加。
长春市通过加快“放管服”改革,分三批将行政审批项目精简70%,基本建设项目审批时限从302个工作日压缩到51个工作日。长春市登记各类市场主体突破60万户,三年翻了一番,平均每3.3分钟就新增一户企业。
今年上半年,沈阳市新增市场主体7.6万户,同比增长54.2%。沈阳市瞄准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引入世界银行评价标准,对照企业全生命周期5个阶段、41项指标,每半年做一次营商环境评估。同时,推进1800多个服务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办理,476个政务窗口实现延时服务。
辽宁省人大常委会还专门审议通过《辽宁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这是全国首部规范营商环境建设的省级地方法规。
哈尔滨市则探索推进大处室改革,通过对政府“瘦身”,把市政府部门承担行政审批职能的处室由172个减少到32个,分管审批工作的领导由97名减少到32名,极大缩短了企业的办事“走廊”。
为保证改革的效果持久,吉林省每月通报软环境明察暗访情况,针对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等43种情形出台专门问责办法。在哈尔滨,对破坏经济发展环境行为“动真格”,出台了行政问责、规范涉企执法行为“六项禁令”等规定,累计查处吃拿卡要、失职渎职等案件1083起,问责2047人。
“梧桐”栽得好“凤凰”自然来。国家发展改革委振兴司司长周建平在论坛上透露,今年上半年,东北地区新登记的企业数量同比增长19.2%,增速在全国东、中、西、东北四大板块居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