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8月12日电(记者 宋宇晟) “海内外唯一一尊女财神”、方便面纸箱改成的“功德箱”、不仅有“官神”“学神”,还有拿着方向盘的“车神”……在河北省保定市易县的一座“奶奶庙”,你可以拜到想拜的一切神。当清华大学建筑系在读博士徐腾把这座“奶奶庙”中的景象呈现在网络上时,多数网友还是惊诧于这样的“民间创造力”。
河北易县“奶奶庙”。徐腾演讲视频截图。
据徐腾讲述,这座“奶奶庙”可谓无所不包。用该庙管理员的话说就是“缺哪个神仙,随便建一个”。庙里除了屡次出现的“财神”,还有手比“6”字的“车神”、用于“和好”的“月老祠”以及“生意菩萨”……
上述情况虽未经当地相关部门证实,但记者在一段网友所拍视频中注意到,该庙中确出现了“车神”、“学神”等字样,前来祭拜的人数也颇多。在该视频中,还有香客直言,自己“年年都过来”。徐腾也在讲述中称,虽然该庙“环境糟糕”,但前来拜祭的人们“特别地虔诚”。对此,有网友吐槽称难以理解。
记者就此事致电保定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其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据我们掌握,那边(指后山奶奶庙)不是宗教活动场所”。“虽然是一座庙,但在《宗教事务条例》颁布后,由于它的手续都不健全,后来也没有完善审批手续,没有通过审批。”
河北易县“奶奶庙”。徐腾演讲视频截图。
诸如“奶奶庙”这样的存在并不鲜见。在古代,因为文化程度不够高,盲目崇拜的迷信行为更层出不穷。相对于古代官方祭祀“正祀”而言,不少民间祭祀在历史上被士大夫阶层视为“淫祀”。所谓“淫祀”是指古代不合礼制的、不当祭的祭祀,妄滥之祭,包含越份之祭与未列入祀典之祭。
两汉时期曾经巫教盛行。东汉应劭《风俗通义》中就记录了颇为荒唐的一幕。汝南农民获一“鲍鱼”,以为是神,转相传闻,言其能治病求福。后来甚至发展到为“鲍鱼”“起祀舍,众巫数十,帷帐钟鼓,方数百里,皆来祷祠,号鲍君神”。不仅为这“鲍鱼”命名为“鲍君神”,还为它建了祭祀场所,举行祭祀典礼。
不过,古代民间祭祀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古人应对现实问题一种方式。如《太平广记》中就记载,三国时期,“郡境有大槎横水,能为妖怪,百姓为立庙,行旅祷祀,槎乃沉没。不者,槎浮则船为之破坏”。就是说,当地人为了平安渡水,要立庙祭祀。这当然是古人对于无法解决的现实问题,在淫祀中以虚幻的形式加以解决,并非科学手段。但也确是从民间实际需求出发而产生的。而这样的祭祀往往只是心理作用,无法解决实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