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呼和浩特8月11日电 题:手足相亲 守望相助——内蒙古兴安盟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花红果硕
新华社记者王靖
兴安盟是内蒙古自治区的诞生地。作为首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盟,多年来兴安盟没有孤立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而是将其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统筹安排,各族人民在守望相助中平等团结、共同发展,涌现出一大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典型。
民族团结在坚守中前行
兴安盟共有37个少数民族,是内蒙古少数民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地区之一。“民族团结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只有民族团结、社会稳定,才能实现各民族、全社会的繁荣发展。”兴安盟盟委书记张恩惠介绍,兴安盟多年来着力做好“守”的文章,通过守好红色基因,守好祖国边疆,守好少数民族美好的精神家园,为民族团结这粒种子培育出了肥沃土壤和阳光空气。
作为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的诞生地,兴安盟不断弘扬革命老区精神,持续传递红色基因,在“五一”大会旧址等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中,对各企事业单位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此外,兴安盟还通过发展红色旅游的方式,使盟内外各族群众广泛接受民族团结熏陶。
守好边疆关系着人民的切身利益和安宁幸福,关系着国家的和谐与稳定。由于毗邻蒙古国,兴安盟非常重视将民族团结工作融入“边境安全防线”建设、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边境防控体系建设以及“卫疆”“铁篱”等系列行动中,注重在细节和全局中谋划民族团结工作。在乌兰毛都边防派出所,许多汉族边防战士能用流利的蒙古语与牧民开展工作,为农牧民排忧解难,辖区内警爱民、民拥警,各民族亲如一家。
兴安盟还充分发挥文化对民族团结的积极作用,注重在增强对中华文化认同的基础上繁荣发展各民族文化,守好和丰富了少数民族美好的精神家园。目前,兴安盟已拥有180项各级别的非遗项目,在本民族传承人的带动下,融入日常,形成了各民族群众广泛学习和喜爱的事物。
民族团结在远望中发展
“团结是发展的前提,同时发展也是团结的基础和保证。”兴安盟盟长奇巴图说,兴安盟牢牢树立“望”的意识,把发展作为民族工作的立足点,作为解决民族地区所有问题的关键,坚持不懈地推动科学发展。通过加快改善民生,着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精心管护绿水青山,民族团结事业取得显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