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用途飞船缩比返回舱顺利返回之际,本报记者连线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首飞任务关键岗位人员,与你分享首飞成功背后的细节和故事——
“新长征”路上的自信表达
■本报记者 邹维荣 贾保华 王通化
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首飞成功!
多用途飞船缩比返回舱着陆成功!回收成功!
声声喜报传来之际,那句悬挂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的醒目标语,再一次在记者心头回荡:“首次要有百倍信心,百次要有首次标准!”
何为百倍信心?何为首次标准?记者连线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首飞任务关键岗位人员,倾听他们讲述首飞成功背后的细节和故事。
这是“新长征”路上的自信表达。记者相信,这些细节和故事里,有我们要找寻的答案。
走进这些岗位,聚焦这些面孔,便触摸到了中国航天人的动人底色。
岗位 发射场指控大厅
01号指挥员王光义:“我的背后站着太多人”
“5、4、3、2、1,点火!”
属于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的这第一声“点火”口令,已经载入中国航天史册。
这声让无数国人屏息倾听的口令,来自发射场01号指挥员王光义。
随着这声“点火”口令,王光义一下子“火”了。各路媒体的镜头追着他、闪光灯围着他,他只得不断重复着一句相同的话:“01号只是任务中的一个代号,我只是按规定执行了任务程序而已。”
语气淡定得不能再淡定,平静得不能再平静。只有熟悉王光义的人才知道,平静的背后是经验的积累。从控制系统测试到试验任务组织指挥,从01号指挥员辅助决策到01号指挥员,王光义一干就是17年,先后参加了50多次发射任务,发出的指令数以万计,无一差错。
01号指挥员并非“念念口令”那么简单,需要详细了解每个分系统。此次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发射的17个分系统以及产品研制部门等很多信息,都要汇总到王光义这儿。
发射前一天的晚上,记者碰到王光义。他的眼神和表情透露出一种从容和自信。“01号只有一个,但我的背后站着太多人,是这些人让我信心百倍!”
王光义说,他下达口令依靠的是我国自主开发的指挥显示系统,可以将发射场五大系统——测发、测控、通信、气象、勤务保障所有的数据综合在一个平面上进行展示,让指挥员的决策判断更加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