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朝大海 仰望太空
——专访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副总工程师、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总设计师周凤广
■记者 邹维荣 王通化
从2002年至今,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副总工程师、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总设计师周凤广全程参与了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的论证、设计、建设、使用。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发射前夕,记者对其进行了专访。
问:长征七号火箭即将发射,请谈谈您此刻的心情?
答:面朝大海,仰望星空,梦想正在照进现实。14年来,在这片曾经的滩涂上,一个现代化航天发射场已经拔地而起。我们期待着交出一份满意的考卷。
问:作为发射场建设亲历者,如何为前期的建设打分?
答:我由衷为所有发射场的创业者和建设者们点赞。他们秉承“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把工地当阵地,把建设当会战,周末假日连轴转。让人欣慰的是,所有的苦如今都酿成了甜。最甜的莫过于发射场锻造了一支过硬的人才队伍,这是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最宝贵的财富。
问:建设过程中,最大的难点是什么?
答:发射场地质条件复杂,滩涂、沙窝……各种各样的地质难题接踵而来,我们几乎用到了几乎所有的地基处理技术。此外,高温高湿高盐雾、强台风强降雨强雷暴等恶劣气候环境给工程建设带来了极大挑战。为此,发射场采用新技术多、新设备多、涉及专业多、标准要求严。很多工艺在国内首次使用,风险较高。
问:作为我国首个自主论证、规划、设计、建设的航天发射场,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取得哪些创新突破?
答:概括为3个方面,一是实现了大推力运载火箭发射能力的突破。适应长征七号、长征五号两型运载火箭发射要求,攻克了低温推进剂大流量加注和大容量储运技术、火箭发射射流效应分析与导流槽设计、发射塔回转平台安装施工等一系列设计、施工关键技术突破。二是实现了复杂自然条件下重大工程建设的突破。针对海南地区“高温高湿高盐雾、强降雨强台风强雷暴”等地域气候特点,攻克了地基止水、建筑抗风、防腐防雷等一系列工程施工技术难题,设计建造了现代化发射塔和锥形四流道导流槽。三是实现了生态环保型集约型发射中心建设的突破。坚持科学规划场区布局,千方百计保护原生椰林、湿地、滩涂,全面采用液氢、液氧、航空煤油等无毒无污染新型推进剂,对两型火箭垂直转运轨道进行集约化设计,一座集科技、生态、环保,人文于一体的现代化发射场从蓝图变为现实。
问: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即将迎来长征七号的首飞,这次“首秀”意味着什么?
答:这是开启我国航天事业新征程的奠基工程,必将推动航天发射综合能力实现历史性跨越,标志着我国由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出了关键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