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 酒业 证券 产经 房产 银行 保险 科技 消费 证券

浙江加快打造大湾区,杭州湾经济区是核心

在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即将出台之际,另一个大湾区——杭州湾大湾区也在加速打造之中。 杭州湾经济区引领 5月28日,浙江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浙江省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建设新闻发布会。会上,省发改委主任孟刚通报浙江省大湾区、大花园、大都市区建设情况

星期二 2018.05.29
长按二维码 阅读全文
×
Loading...

浙江加快打造大湾区,杭州湾经济区是核心

第一财经APP       2018-05-29 09 : 20
A+ A-

在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即将出台之际,另一个大湾区——杭州湾大湾区也在加速打造之中。

杭州湾经济区引领

5月28日,浙江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浙江省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建设新闻发布会。会上,省发改委主任孟刚通报浙江省大湾区、大花园、大都市区建设情况。其中,浙江省大湾区的具体目标是建设“全国现代化建设先行区、全球数字经济创新高地、区域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按照规划,到2022年,大湾区科技创新能级全面提升,人口和经济密度不断加大,国际化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高质量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初步建成全球产业科技创新高地、开放高地、体制创新高地。到2022年湾区经济总量达到6万亿元以上,数字经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47%以上。

去年6月召开的浙江省十四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谋划实施大湾区建设行动纲要,重点建设杭州湾经济区,这也是浙江大湾区构想首次提出。去年12月召开的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浙江省省长袁家军在一场主旨演讲中提出,力争到2035年,把杭州湾经济区建成世界级大湾区。

在大湾区的建设布局方面,浙江省发改委介绍,未来将多层面优化生产力布局。其中在宏观层面,总体布局是“一环、一带、一通道”,即环杭州湾经济区、甬台温临港产业带和义甬舟开放大通道。

其中,正在打造的浙江大湾区,核心是杭州湾经济区,拥有浙江省68%的经济总量、55%的人口、78%的发明专利申请量、76%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78%的境内上市公司、75%的中国民营500强企业。

从研发创新来看,环杭州湾的几个地市杭州、宁波、绍兴、湖州和嘉兴无论是每万人拥有的研发人员数量,还是研发投入强度都在浙江省内领先。在研发经费投入方面,2016年浙江共有4个城市突破了100亿,分别是杭州(346.4亿),宁波(206.8亿)、绍兴(112.9亿)和嘉兴(105.8亿)。在研发强度((R&D经费与GDP之比)上,杭州以3.13%位居榜首,嘉兴(2.81%)、湖州(2.64%)紧随其后,宁波和绍兴也都达到或超过了2.40%。相比之下,其他地市都低于2.11%的全国水平。

浙江大学公共服务与绩效评估研究中心主任胡税根教授对第一财经分析,杭州湾几个城市的研发投入强度高,这主要与产业结构有关。杭州湾地区现在的智能制造、信息经济、高新技术产业比较发达,无论是国有、外资还是民企都主要聚焦高端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做得比较好,与国外的科技研发的交流和联系也比较多。此外,嘉兴、湖州和绍兴虽然只是普通地级市,但是因为离上海、杭州这些大都市近,也更容易延揽到科技研发人才。

打造若干个世界级产业集群

在中观层面,浙江大湾区将构筑“一港、两极、三廊、四新区”的空间格局。“一港”:高水平建设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争创自由贸易港。“两极”:增强杭州、宁波两大都市区辐射带动作用,带动环杭州湾经济区创新发展、开放发展、联动发展。“三廊”:以高新区、高教园、科技城为依托,加快建设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宁波甬江科创大走廊、嘉兴G60科创大走廊。“四区”:谋划打造杭州江东新区、宁波前湾新区、绍兴滨海新区、湖州南太湖新区,将新区建设成为产城融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区。

微观层面,即发挥现有产业优势,瞄准未来产业发展方向,整合延伸产业链,打造若干世界级产业集群;突出产城融合发展理念,推进产业集聚区和各类开发区整合提升,打造若干集约高效、产城融合、绿色智慧的高质量发展大平台。

在具体实施方面,将聚焦产业、创新、城市、交通、开放、生态等六大重点领域,实施六大建设行动。包括现代产业高地建设行动、“互联网+”科创高地建设行动、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建设行动、湾区现代交通建设行动、开放高地建设行动和美丽大湾区建设行动。

其中,现代产业高地建设行动,主要包括建设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大力发展高新技术服务业,建设新兴金融中心,建设全球新兴的文化与旅游产业基地等。其中,未来杭州湾经济区要打造代表先进制造业的产业集群,包括窄带物联网、智能传感器、芯片存储器、氢燃料电池、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等产业。

在去年11月举行的第四届世界浙商大会专题活动一浙江省大湾区建设重大项目推介会上,浙江省推出总投资约1.5万亿元的120个大湾区建设项目,其中PPP项目32个,总投资4230亿元,产业项目88个,总投资1.1万亿元。项目涵盖能源交通、城市建设、教育医疗、健康养老、文化旅游、特色小镇、产业园区等方面。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未经第一财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将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编辑:汪时锋
责任编辑:CF001
点击阅读全文(剩余0%)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