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右玉,已拥有150万亩绿化面积,相当于近一个半新加坡的国土面积,估算有1亿棵树,按照一米一棵的距离测算,排起来相当于10万公里,可绕赤道两圈半。
绿色带来了良好生态,区域小气候已经形成:平均风速降低29.2%,年平均降水量较周边地区多三四十毫米。从近5年的统计数据看,全县年均气温已从解放初的3.6摄氏度上升至5.2摄氏度,无霜期从不足100天增长到123天。
这是7月22日航拍的山西省右玉县右卫镇。新华社记者詹彦摄
自2005年以来的12年时间里,右玉再没有出现沙尘暴天气。伊小秃老人过去担心的“大黄风”已几乎绝迹。由于林草植被增加,地表径流和河水含沙量较以前减少60%。
苍头河,是右玉最大的一条河。它不像其他河那样东流或南奔,而是倔强地掉头北上。“河水能倒流,荒漠变绿洲”——这就是右玉人的精神气概。
车辆行驶在山西省右玉县苍头河生态走廊(7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詹彦摄
苍头河畔,当年张荣怀带头种下第一棵树的地方早已郁郁葱葱,成为风光旖旎的湿地公园。他种下的那棵小老杨已有一搂多粗、高二十多米,如卫士般守护着塞上绿洲。
干群团结如一人,咬定青山根连根
题记
绿进一尺,沙退一寸,右玉人就是有股“莜面愣子”劲,朴实坚韧,百折不挠。
行走在右玉的绿色森林,望着一棵棵苍翠挺拔的树木,我们总是禁不住问当地干部群众,这些树是你们一棵棵栽出来的吗?我们无法想象他们当年付出了怎样的艰辛。
这是山西省右玉县小南山森林公园一角(2016年5月23日摄)。(辛泰摄)
在右玉种树,太难,太苦!当地人有言:“在右玉,栽活一棵树,比养活一个娃还难哩!”
这里土地贫瘠,树木成活率低,栽上死了,死了再栽,一块地要反复栽上好几年。
由于气候寒冷,春季土地解冻晚,树坑要提前在秋季挖好。右玉人就靠一把铁锨两只手,挖了一个坑又一个坑,栽出了150万亩的绿色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