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区开好局、起好步,重要基础是保护白洋淀生态功能和强化环境治理。
春夏之交,暖风吹拂,白洋淀里芦苇返青。
白洋淀之于雄安,犹如西湖之于杭州。水域面积达366平方公里的白洋淀,生态修复是新区规划建设的重大工程,绝不能因城废淀。在四面环水的王家寨村,村民国和子说,这些年对上游鸭绒厂等污水排放治理不断加强,淀里水质改善了不少。
4月9日凌晨,从上游水库而来的清水,流经四县160公里后,流入这个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这次生态补水为期两个月,水位预计将上涨11厘米。
安新县水利局工程管理股副股长赵建民说,春季蒸发、渗漏量是最大的,又少有降水补充,这个季节补水对改善白洋淀的生态至关重要。
据他介绍,一项为白洋淀“解渴”的长效机制正在建设中。2015年10月,引黄入冀补淀工程开工建设,建成后每年将向白洋淀生态补水2.55亿立方米,确保白洋淀生态环境良性循环。
4月26日晚,白洋淀大堤上游人三三两两,夜空繁星闪烁。常来这里遛弯的大王镇村民张学斌说,这里水多,空气好,大家都爱在这里玩,要保护好。
其实,保护环境的各项行动已在部署展开。根据安排,周边的保定、廊坊两市的钢铁产能将全部退出,污染源将得到有效治理。
未来在铺展——每一步都是开拓创新,打造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典范城市样本
设立一个月的雄安新区,作为中国最年轻的都市,未来的气息正扑面而来。
尽管一锹土未动,但雄安新区的百姓们都知道,不久之后这片土地将会有翻天覆地的巨变。一些外媒也在猜测这座新城的模样:是打造中国的硅谷?还是大型企业的聚集地?
两个多月前,在安新县召开座谈会时,习近平总书记如此宣告:雄安新区将是我们留给子孙后代的历史遗产,必须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理念,努力打造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
这将是一座规划引领、高点定位的千秋之城。
雄安新区规划正在周密进行之中。规划总体形成“1+N”体系,“1”就是新区总体规划,“N”就是起步区控制性规划、启动区控制性详规、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等综合性规划,以及新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体系、产业布局、交通路网等专项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