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能说掠夺性期刊和OA期刊之间有必然的联系,但事实是,一些在线出版的杂志由于没有版面限制,大量刊发论文,同时审稿流程不够科学严谨。”江晓原说。
一份报告显示,一些OA期刊的审稿标准通常是基于内容“合理但没有重要意义”,因此,很多OA期刊的“同行评议”并非传统意义上严格的同行评议。例如,2013年PLoSONE刊登论文3万余篇,投稿录用率高达69%,而一般情况下,执行严格同行评议学术期刊的投稿录用率大多低于30%。对于新兴的商业性操作的OA出版商或OA期刊,其录用率可能更高,甚至同行评议也是流于形式。
在袁岚峰看来,一流机构评价研究者,基本只看一流论文,如果拿出发在低水平杂志上的论文,又没有特别的理由,是减分的。
“认真做学术的人其实不屑于在低水平杂志上发论文,那样只会有损自己的声誉。”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科研人员表示,所以这类期刊的存在只是为了满足“为发论文而发论文”人群的需求,除了改进评价体系、加强科研人员自律外,应对这类期刊采取措施,才能不让科研经费白白浪费,甚至于损坏中国学术界的名声。
江晓原建议,有关部门有必要组织调查,公布一份国外“掠夺性期刊”黑名单。今后,我国作者在“上榜”期刊上发表的论文,不算作学术成果,所付“版面费”不得在科研经费中报销。
“我们不能给好人和坏人定一个严格的标准,但这不妨碍我们惩罚一部分已经确定的坏人,以儆效尤。”江晓原说。
李连达和李贻奎两位院士也撰文表示,出版方审稿不严,为了获取巨额版面费,不是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而是先收钱,发文章,再秋后算账,集体撤稿,给我国学术界抹黑。
“对于这类出版商的学术期刊应该进行抵制,我国学者不应再向这类失信的刊物投稿。今后在职称及学术评价中,不再承认这类出版商学术刊物上发表的论文作为学术评价的根据。”他们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