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德超:找这样一个抗体的话,你要在10亿,甚至于100亿的一个抗体库里面,通过一种方法一步一步去筛出来的。做成一个单克隆抗体成药,我们初步估计一下至少有1000步,这1000步每一步都可能出差错的。
俞德超告诉记者,生物制剂类的抗癌药物不仅研发困难,制造起来更为复杂。凭借着过人的才智,俞德超在美国的研究事业顺风顺水。20年的时间里,他从实验室一个普通的研究员,一路升到了公司负责研发的副总裁。但是当俞德超每次在美国与家乡的亲友通话,听到一些亲友因为某些疾病去世的消息时,抗癌药物中国造这个愿望,始终是他内心最大的心结。
俞德超:我就觉得很多在美国能治的很多病在国内没有药。
2006年,俞德超回到国内开始了抗癌药物的研发及创业,2011年,俞德超创办了信达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开始专注于最前沿的单抗的研发。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了解到,目前在美国,如肺癌、黑色素瘤等,使用PD-1药物进行治疗,一年的费用大约需要20万美金。
在我国,进口的PD-1药物是自费使用的,20万美金换算成人民币大约为140万,这是普通癌症患者无法承担的一个治疗费用。这也意味着世界最新的抗癌药物,几乎和中国癌症患者无缘。让中国的癌症患者以能够承受的价格,享受世界最先进的抗癌药物,这是科研人员眼下最大的心愿。
尽管研发抗癌新药困难重重,甚至里面充满了不可预估的“运气”变数,2013年,俞德超依然决定研发生物药中的明星产品——PD-1单抗药物,然而这个慎重的决定却遭到了来自部分投资人的反对。
俞德超:最大的顾虑就是你们这帮人一共就成立没几年时间,你们公司这个技术能力、技术水平和知识层面方面可能不具备这个能力。
中国人一定要研制出世界级水平的PD-1抗癌药物,在俞德超和研发团队的坚持下,公司董事会最终同意研发PD-1单抗。研制一款新药大约需要几十亿元的投入,俞德超希望与美国制药公司礼来合作推进研发进程。没有想到的是,对方提出严苛的研发与生产标准,让俞德超花费了3年多的时间,多花费数亿元人民币。为了能够向国际生产标准看齐,也为了证明中国研发生产生物药的能力,俞德超咬着牙交出了这笔天价学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