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华清还谈到核潜艇与航母的排队问题:“如果问我航母和核潜艇以后如何排队,我说海军缺少的航母应该在先。”
刘华清要求国防科工委和总参装备部在航母发展上要把预研费、研制费和装备费结合起来,统筹安排;要和既定的舰船、飞机、武器、电子装备发展规划结合,而不是都挂在航母大项目里专门安排,搞“大规划”,使上级无法研究。刘华清还批准海军和工业部门的专家,去法国、美国、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家考察过航母,也批准国防工业部门从外国聘请航母设计专家来华讲学,还引进了部分设计技术资料,在航母关键配套的预研上有了一定进展。
1992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邓小平同志同刘华清同志亲切握手。
1997年6月,新歼击机诞生,刘华清同志前往视察并表示祝贺。
2012年9月5日,停泊在大连港的中国首艘航母已经涂装完毕,舷号16字样十分醒目。
7、2011年中国首艘航母海试成功
“如果中国没有航空母舰,我死不瞑目;中国海军必须建造航母。”
1997年9月,刘华清同志退出领导岗位,但他依然关心海军的发展。
每年在刘华清10月份生日的前后,郑明和其他一些老部下都会去看望他,“祝他健康长寿,也说说我们在做的事儿。”
郑明说,去看望刘司令时,一般谈一些宏观的方面,像是海洋战略的问题,他也赞扬了海军进行的郑和下西洋研究。有时候,郑明也带着一些研究郑和下西洋的学者去看望刘华清,“刘司令非常高兴,认为这个研究很有价值,把他的回忆录送给每个人。”刘华清还给郑明题了一幅字:“征海”,寓意征服海洋之意。
去年(2011)1月14日,刘华清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现代舰船》特别为他制作了《刘华清与中国航母的发展之路》专题,其中就引用了刘华清的一句话:“如果中国没有航空母舰,我死不瞑目;中国海军必须建造航母。”
郑明说他没有亲耳听刘华清说过这句话,但刘华清用他那很难听懂的湖北口音多次表达过类似的意思。郑明还记得,在进行《刘华清回忆录》内容审查时,第十七章最后一节的标题出现了争议。审查委员会希望改成“航母之梦”,但郑明不同意修改,他当时说,“刘副主席都在做梦,那中国人真的都在做梦了。”最后,审查委员会采纳了郑明的建议,标题定为《中国“航母”》。尽管还在航母两字上面加了双引号。郑明解释,航母两字加双引号,是“为了保密,当时中国没有航母,表明的只是一种设想”。
2011年8月10日,中国第一艘航母举行首次海试。2012年9月25日,中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正式交付海军。
郑明说,刘老当可瞑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