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中,也提到了“在推进新型城镇化中,要发展壮大东北地区、中原地区、成渝地区、关中平原等城市群。”在国家战略“一带一路”《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规划中,也提到了“重点布局中原、哈长、长江中游城市群。”国务院在《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批复:加快中原城市群发展。
打造城市群是发展新型城镇化的应有之义
根据“十三五”规划,我国将优化提升东部地区城市群,建设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提升山东半岛、海峡西岸城市群开放竞争水平;培育中西部地区城市群,发展壮大东北地区、中原地区、长江中游、成渝地区、关中平原城市群,规划引导北部湾、山西中部、呼包鄂榆、黔中、滇中、兰州—西宁、宁夏沿黄、天山北坡城市群发展,形成更多支撑区域发展的增长极;促进以拉萨为中心、以喀什为中心的城市圈发展。
“打造城市群是发展新型城镇化的应有之义。”国家治理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杨枝煌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本的城镇化,这就要求在某一区域内实现共同发展,逐步消除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这就需要通过新的整体发展战略来推动地区的共同富裕和共同发展。
杨枝煌说,通过城市群的打造,也有利于促进地区之间的互联互通,实现共享发展;同时,使不同城市群承接不同发展功能,促进合理分工。例如,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可以承担基础科研功能,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可以承担科技孵化功能,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可以承担制造业现代化功能。
杨枝煌表示,在城市群的建设中,相关发展规划已经明确了每个城市群的功能定位,而且每个城市群的资源、人才、地理位置等禀赋不同,也客观要求每个城市群根据自身优势推动新一轮发展;从城市群内部看,各个城市的发展定位也各不相同,因此,城市群的建设也有助于解决城镇化过程中“千城一面”的问题。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樊杰撰文指出,当前,我国适宜城镇化的国土空间极为有限,而已经形成的人口和城镇沿河谷海岸的带状集中以及围绕交通节点枢纽的组团式集聚,客观上为未来我国继续以城市群作为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奠定了基础。因此,把城市群作为主体形态是符合我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基本特征的。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管理研究室主任盛广耀认为,在经济下行、投资乏力的新形势下,单个城市独立发展的能力越来越有限,城市群能够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协同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