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的周湘虎。资料图
9月初,发射塔架导流槽进行混凝土浇筑,浇筑量达到3000多方。根据工程技术要求,浇筑必须连续进行。那几天,周湘虎连续30多小时铆在施工现场。白天,忍受着海边的强烈阳光刺激;入夜,施工现场的电弧光、高强度射灯连续照射。
悲剧突然袭来——混凝土浇筑第三天,周湘虎突然感到头部一阵剧痛、眼前一片模糊。战友们把他扶到宿舍时,他的双眼只剩下微弱的光感。战友想把灯关掉让他休息,周湘虎竟然失声叫道:“别关!”
他怕,他怕仅剩的一点光亮也会消失,他怕这个世界从此将漆黑一片。
部队紧急协调把他送到北京同仁医院,经过手术治疗,医生宣布:病人左眼已完全失明,右眼视力仅有0.04。
那一刻,周湘虎哭了——这泪水,是他对未来生活的绝望,对妻儿老小的抱憾,更是对自己不能亲眼看到发射塔架拔地而起的痛苦。
我们难以想象,3年多披荆斩棘、1000多个日夜的奋战,周湘虎付出了多少心血。这位来自湖南湘潭的硬汉子,那一刻却像个无助的孩子,让陪在身边的领导和战友们潸然落泪。
“虎子,你放心!部队和兄弟们会照顾你一辈子!”
离开北京前,领导问他还想去哪儿转转,周湘虎说:“我想去天安门看升旗。”
那天,妻子陪着周湘虎“听”了一次升旗仪式。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当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奏响,周湘虎心里也拿定了主意:我还是要回工地!就算两只眼睛都瞎了,听也要听到火箭从发射场腾飞!
他谢绝了部队领导安排他做室内工作的建议,再一次出现在熟悉的施工现场。
那段日子,他的两只眼睛正在术后恢复期,又红又肿。阳光一照、海风一吹、饭菜的热气一熏,泪水总是止不住,“把一辈子的眼泪都流干了”。
女儿为周湘虎揉眼睛。资料图
既然上了工地,就要出力干活,不能给人当“包袱”。
作为施工现场管理代表,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每天看图纸、记数据、查纰漏、保质量。周湘虎随身揣着一个放大镜,几乎要贴在图纸上才能看清那一条条线路、一组组数据。看上几分钟,眼睛疼得受不了,他就闭上眼睛在脑子里“过电影”,直到把图纸上所有内容都记清楚了再接着看。就这样,两个发射工位、摞起来1米多高的施工图纸,被他牢牢刻在了脑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