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军说,“拉练”本来是部队军训时用的词儿,“过堂”是指古时审讯犯人,用这两个词形容这种上级对下级的高压紧逼的状态,倒也形象。
老百姓对其更形象的说法是:地不翻脸翻,茬子不倒人倒。
李克军坦承,自己当书记时,也干过一些类似的事,有的是为了应付检查,不得已为之,有的是“为民做主”的旧观念和热衷于生产指挥的传统领导方式作祟。比如,发展烤烟、亚麻、果树,玉米双行种植,秋翻地,等等。甚至有时还利用电视曝光的办法给基层施加压力:“干得好要上电视介绍经验,干得不好要自我反省,说要继续努力!”
“人人抱怨面子工程,人人又得用面子工程应付上级的面子工程,同时又向下施压,迫使下级也在搞面子工程。”
在这个意义上,县委书记既是社会矛盾的制造者,也是社会矛盾的受害者。
关系
“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这是官场流行的一个人尽皆知的段子。李克军说,这两句话,揭示出整个中国官场最浅显的一个道理:人情大于一切。
他指出,关系理论上可以分为两种,一是为公,即有利于地方经济发展或解决民生问题的关系。一是为私,对个人升迁有利的关系。在现实中,关系的建立需要长期的积累和经营,并且很难截然区分为公为私。
以“跑要资金”为例,感情沟通是“跑要”技巧的核心。在上级部门掌控资金的现实条件下,感情到位,不具备条件的项目可以经过变通,达到投资“标准”;感情不到位,条件再充分,也争不到项目,因为具备充分条件的单位有很多,给谁都符合政策。
一位经常跑省进京的县委书记对李克军说:“和管项目的官员交朋友,要像‘浇花’一样,交(浇)就交(浇)透,不能半湿半干。要成为好‘哥们’。不但找到他,他要全力帮咱们办事,没找他的时候,如果有适合的项目,他要想着咱们,给咱们打电话,通知咱们赶紧把报告送上去。”
因为关系经营的重要性,即使是再自诩清高的县委书记也需要遵循一些官场“潜规则”。例如,如果省级财政、发改委、组织部、纪检委等实权部门的领导来访,即使登门的只是一个处长,县委书记和县长必须一起出面接待。如果是省级非实权部门,可能就不那么重视了。
并且,在一些人的眼中,县级官员领导能力强不强,就看上下左右的关系能不能打得通。比如换届提拔,如果A县同时提拔了四个干部,B县仅提拔了一人,A县官员就会觉得,跟着A县的县委书记干有前途,他说话有威力,可以让底下的人副职变正职。而B县人就会看着A县人眼馋,暗恨自己县的书记不争气。还有跑要资金,如果哪个县的部门官员凭着县委书记的名号到市里有关部门就可以顺利获取资金,拿到项目,县里的干部就会把书记当大爷一样供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