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感更是一种受益感。
利益调整是改革进程中躲不过的问题。过去的改革往往是“帕累托改进”,绝大多数人能从改革中受益,现在的改革很可能是“卡尔多改进”,利益增进和利益调整并存。这就需要我们算好改革的利益账,通盘评估改革实施前、实施中、实施后的利益变化,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统筹各方面各层次利益关系,善于算大账、总账、长远账,使改革的成果惠及最大多数人。这就意味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何一个地区、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人都不能落下”,用底线的刻度标注改革的温度;意味着不仅要吃饱穿暖,更要活出高质量、精气神,实现“五位一体”的全面改善;意味着做大“蛋糕”又分好“蛋糕”,创造更加公平的社会环境,让改革给人民群众送上看得见的好处,带去热腾腾的希望。
(七)“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在不断实践探索中推进”——在“怎么改”问题上,改革方法更加科学。
看似寻常的问题,放在中国的现实境况中,往往变得不那么简单。东中西部、城市乡村,“发展差距甚至达一个世纪”;13亿多人口,比美日德法英人口总和的两倍还多,利益诉求千差万别甚至彼此难以理解。全面深化改革如何才能改得准、行得稳?这就需要掌握科学的改革方法论,把握和处理好几个重大关系。
——既要顶层设计,又要基层探索,实现“上”与“下”的良性互动。
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互不排斥、辩证统一。改革行至深水区,新旧矛盾纠结,利益诉求庞杂。顶层设计如同“导航仪”、“牵引机”,能突破“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视野障碍,引导改革超越既有利益格局,沿着科学路径前行。基层探索、“摸着石头过河”也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我国不同地区发展水平差距大,在改革问题上想要排好队、齐步走、整齐划一是不切实际的。要想顺利“过河”,就要鼓励各地根据自身实际找到不同的“桥”和“船”。
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都要有全局观。顶层设计要谋划全局,但这种谋划不是坐在办公室里“搞计划”,而是充分调研、反复论证、及时调整、科学决策。基层探索也要观照全局,要发挥好试点对全局性改革的示范、突破、带动作用。
——既要统筹推进,又要重点突破,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少了税收调节、公共财政、养老体制的创新,收入分配改革必然难以迈步;没有户籍、教育、医疗、住房的保障,农民工成为新市民只能是一个遥远的梦……改革越深入,各领域各环节改革的关联性互动性越强,每项改革都会对其他改革产生重要影响,又都需要其他改革予以支撑。如果只是“线性部署”“单兵突进”,没有通盘考虑好先手棋、后手棋,改革难免相互掣肘。只有坚持统筹集成、整体推进,才能让各项改革举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改革成效上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