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斯介绍了许多人到中国公司工作。他说:“每个人见到我都会问关于中国的问题。大家亲眼看到、亲身感受到中国投资给非洲带来的变化和机遇。”他认为,中国在非洲有许多基础设施项目,带来优质产品,其背后蕴藏着巨大商机。
本报记者在中国投资建设的埃塞俄比亚亚吉铁路沿线走访时看到,许多村庄里都盖起了砖瓦房,跟旁边的茅草屋形成鲜明对比。中国中铁二局工程师杨晓辉告诉本报记者,4年前他刚到埃塞俄比亚的时候,阿达玛郊区的村庄大多是茅草屋,村民们参与亚吉铁路建设,赚到了钱,这些年都盖起了新房子。
家住摩约镇的阿萨瓦就拥有这样的新房子。在自家新建的砖瓦房里,他和家人忙着煮咖啡招待记者,连连感谢中国给他家带来的变化。村里的小孩们围在门口,都想看看中国朋友,咧嘴笑着,一个劲儿地向记者挥手打招呼:“中国”“你好”。类似这样的场景,记者在埃塞俄比亚总能遇到。
在肯尼亚蒙内标轨铁路第九项目部工作的警察督察法瑞斯早已和项目上的中国人成为亲密的朋友:“虽然我们之间存在文化差异,但中国人的友好让人愿意和他们合作共事。”去年法瑞斯结婚时,特意邀请中国同事参加婚礼,亲友都称赞说“你有非常棒的朋友”。
这些评价在“非洲晴雨表”的报告中也有数字体现。近70%的受访者充分肯定中国对非洲的经济影响力,多数受访者认为中国在非洲的经济活动“让非洲国家受益匪浅”。
契合非洲所需,中国为发展多做“加法”
报告总结称,非洲民众不仅仅认可中国在非洲的重要经济和政治角色,同时普遍认为中国是为非洲经济发展做“加法”。
坦桑尼亚国际问题专家贾法尔·姆亚斯里向本报记者表示,这份报告用充足的数据展示了非洲人如何看待中国。“中国在非洲的形象并不是近些年才好起来的,非中从建设坦赞铁路时期便结下了永远的友谊。”他强调,上世纪70年代,中国克服困难毅然决定援建坦赞铁路,坦赞铁路成为非中友好的历史见证。近年来,非中交往不断加深,中非合作论坛已经成为非中战略合作的重要基础,非中友谊也得到进一步深化。
姆亚斯里认为,中国的发展方式有着很好的适用性,契合了非洲发展的需求和想法,一直都是非洲国家的学习对象。另外,中国同非洲的合作是基于良好的意愿,从非洲的角度出发,这也是非洲所需的。
“那些质疑非中合作的欧洲中心主义的陈词滥调已经过时。”姆亚斯里认为,这份报告回应了西方的质疑。“只需要去看看肯尼亚蒙内铁路等项目,就会看到非中友谊正在写就新的历史”。
(本报约翰内斯堡10月29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