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参与调研宜昌生育现状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石智雷告诉澎湃新闻,宜昌从2000年开始就进入超低生育水平,近些年生育率还在持续下降。随着二孩政策的逐步实施,该地区的生育率并没有发生明显的反弹。
“也就是说,该地区的超低生育率并不是以往生育政策限制的结果,而是已经进入超低生育陷阱,想要实现生育率的有效回升,要达到更替水平是非常困难的。”石智雷说,宜昌市的持续低生育水平已经严重影响到该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进程。
石智雷说,宜昌公开信容易让人联想到1980年中央实施计划生育政策的公开信,但两者有着明显的差异,一是全面二孩的公开信并不适于在全国层面实施;二是全面二孩政策的公开信不会像1980年的公开信带有义务性,“意义更多的是一种舆论宣传,引导和鼓励大家响应全面二孩政策”。
“激发育龄妇女对生育二孩的认同感”
宜昌市卫计委计划生育指导科科长陈天明告诉澎湃新闻,1980年公开信更多从国家层面发出号召,宜昌公开信的宣传则更多从关心单个家庭权利出发。
他还提到,以往“失独”问题比较敏感,但宜昌公开信并没有回避。“宣传生育两个子女的好处和一个子女的风险,激发群众特别是育龄妇女对生育二孩的认同感。”宜昌公开信如此表述。
宜昌公开信也提到了一些鼓励生育二孩的具体措施,如“开展二孩生育全程免费服务;进一步延长产假,建立免费婚检、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假期制度;合理规划和配置公共服务资源,扩大婴幼保育和教育容量;加大医疗保健机构妇产科、儿科服务供给,加强对高龄孕产妇和不孕不育人群的服务指导等。”
陈天明说,虽然宜昌人口形势严峻,但毕竟地处中部欠发达地区,宜昌并不能提供太多财力鼓励生育,发布公开信的重要意义是体现是一种态度。
他说,目前只是将公开信发布到宜昌卫计委的官网,近期还将召开新闻发布会,部署更具体的宣传计划,“报纸、网站和新媒体都会利用起来”。
澎湃新闻采访了宜昌市多个机关单位的人员,他们大多也称目前尚未看到这封公开信。一位宜昌市教育局的官员说,自己想生第二个孩子但是错过时间了。他认为,是否生二孩更多因素取决于家庭,“主要是感觉养不养得起”,仅仅号召可能效果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