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 国际 社会 文史 经济 滚动

新京报:大象流浪是为了找到更好吃的“东西”

新京报 2021-06-09 22:26:51
A+ A-

但也有西双版纳当地人并不认同这种观点。1949年前,大量野象迁往西双版纳,但西双版纳土地面积仅为2.7万多平方千里。即使如此,野象也从当时的几十头繁衍到了现如今的约300头。

历史上西双版纳种橡胶树最早是20世纪50年代,此后70年代知识青年到西双版纳,扩大了种植面积。到了21世纪初,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种植橡胶树,但这几十年时间,野象也未北迁过。

有专家把亚洲象北迁或四处迁徙的另一个原因归结为大象保护区内种植的另一种经济作物——砂仁,它既是中药,也可以做香料。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除了保护区,西双版纳很多有热带雨林的地方都种植了砂仁。为了种砂仁,需要把林下的幼树草本植物全部清除掉,以免它们跟砂仁竞争阳光和养料。由此既导致热带雨林无法更新和栖息地质量变化,也造成大象所喜爱的植物减少。

但即便如此,也还没有砂仁和茶树种植过多直接导致亚洲象食物减少的研究结果。因此,这也只是一种假说。

另一个需要关注的情况是,云南当地不只是要保护大象,还要保护其濒危珍稀动物,如绿孔雀、长臂猿和其他小动物。因此,即便是当地保护区适宜大象生存的相对栖息地减少了,也需要全盘考虑,未来完善保护区不只是考虑大象的生存。

人力致象群栖息地碎片化

不过,唯一一个没有异议的意见是,适合于亚洲象的栖息地碎片化,难以让它们在舒适区中觅食,才不得不走出保护区。

例如,水电站的建设淹没了亚洲象迁徙通道。从2007年开始,澜沧江上建澜沧景洪水电站,水位上升,导致象群的迁徙通道被淹没。它们原来的生活区域被阻隔,只能在西双版纳州勐海县与普洱市澜沧县境内活动,因此被命名为“澜沧勐海象群”。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